鱼儿住进了漂亮的厂房,喝着循环利用的净化水生活、成长,直至上市,广东汕头的渔业养殖走进“工厂化”时代。近日,记者走入位于牛田洋养殖片区的汕头首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厂房,见到这里的鱼儿环境舒适,不再“靠天吃饭”,一年四季均可正常生产,其养殖用水经循环利用达到了微排放。更让人欣喜的是,鱼儿的“房子”虽然变小了,但其产量却相当传统池塘养殖的七倍,鱼儿的品质也显著提升,用水量却大幅减少。
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站在牛田洋一处河堤上,眺望着一望无际的池塘,一座占地15亩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显得格外显眼。这里就是总投资120万元,由汕头市华勋水产有限公司承建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进入厂内,眼前的20多个混凝土结构的水池就是鱼儿的“新家”,池中密密麻麻的河豚鱼正在欢快游动,一条条长得十分肥美。记者发现,在每口池上都安装有水管,清澈的水从管中流到池里。
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林壮炳告诉记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儿的健康成长,这里的养殖用水是从牛田洋引进的咸淡水,水温和盐度适宜,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丰富,水质良好。由于鱼儿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粪便等垃圾,养殖用水经前处理后进行沉淀,然后进入厂内4套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水处理系统、原水处理系统和增氧系统,净化后经水质调整返回养殖池重新利用。
每池水生产一造节水省地
林壮炳说,鱼儿就在这循环利用的水中度过它的养殖期,而不需要重新换水,即每池水可生产一造。而传统池塘一般到了养殖中后期需要每一两天换一次水,相比而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传统池塘养殖的用水量的比例是1比10,也就是说,前者如果需要100吨水,后者则要用1000吨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节地是工厂化养殖另一大亮点。”据林壮炳称,这里主要以养殖青石斑、河豚等中高档食用鱼为主,每口养殖池大约25平方米左右,养殖用水量大约20吨至30吨,按照养殖青石斑算,传统池塘一亩地的产量大概有1000斤,而厂房内每口池的产量就有300斤至500斤,保守计算的话,三口养殖池的价值就相当池塘一亩地的价值,比例大概为1比7。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该项目应用后,水产成活率提高90%以上,降低病害发生率20%,产品安全合格率超过96%。同时,该成果将对整个牛田洋养殖片区产生明显的带动与示范作用,预计年产值180万元以上。
新型养殖模式促渔业增收
据悉,近年来,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病害频繁发生,海水养殖风险加剧,加上药物滥用、环境污染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试水这种占地少、耗水少、产值高、质量好,对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将掀起新一轮的养鱼革命,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