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从种地到养鱼从百元到万元
(记者 胡彦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记者到文县玉垒乡采访,沿途一块块井然有序的“井田”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专门用来养鱼的网箱。
“今年上半年,文县冷水鱼产量达1740吨,实现产值5558.4万元。依托碧口、汉坪咀、麒麟寺三个库区,扶持农户新建网箱300口,引进投放鱼苗48万尾,培育高规格鱼苗30万尾;新建大鲵养殖场1个,投放种鲵200尾……”文县水产站工作人员贾博对记者说。文县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2江8湖360条小溪,水资源总面积达9.82万亩,其中碧口、汉坪咀、麒麟寺三个库区水域总面积达3.75万亩,宜养鱼面积3万多亩,现有人工养殖池塘380亩。
“五分地发展种植业,一年效益几百元;而用来发展水产养殖,年收益可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贾博说“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引山泉水到自家地里,发展流水池塘养殖,年收入可达20万元,中寨乡哈西沟村村民王新平就是这样干的……”
近年来,随着文县各水库相继蓄水,导致河谷地带的优质农田被淹,依靠土地的农民,急需找寻一条新的“出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库的蓄水,为农民发展水产养殖带来一条新出路。近几年来在市县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随着网箱水产养殖场、流水池塘养殖场、文县丹堡裂腹鱼驯养繁殖基地、青龙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项目的建成,文县水产养殖终于发展起来了!
“不懂就学嘛!活到老,学到老!”青龙湾合作社负责人刘学忠笑着告诉记者,“青龙湾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刚成立时有12户加入,当时大家都不懂养鱼,但看着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可惜……”面对失地后的困境,顶着压力的刘学忠在一片质疑声中,建立起了青龙湾合作社。“一个农民,哪里知晓养鱼,钓鱼还行!”在一片嘲笑声中,刘学忠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通过向县农牧局请教、给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打工以及外出考察等方式,虚心学习水产养殖技术。
“2010年中华鲟、裂腹鱼等鱼苗引进,去年投放20万尾,全年收益达50万元……群众看到效益,抢着要加入合作社。这不,会员已达到15户!”刘学忠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后将以库区养殖为中心,带动周边水产养殖专业户组建起更多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营模式,使更多的失地农户在家门口走上专业养殖的致富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