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企业经营领航 > 正文

技术进步是通威发展最核心推动力

发布时间:2012/4/9 9:50:05  来源:通威集团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从小作坊式生产,发展到如今拥有110余家成员企业的集团型公司,三十年来,通威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始终秉承和坚持以科技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七大核心研发团队及相关机构介绍


    编者按: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步跨越,都伴随着科技的腾飞,科技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从小作坊式生产,发展到如今拥有110余家成员企业的集团型公司,三十年来,通威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始终秉承和坚持以科技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对科技的持续投入,引领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方向。2007年,通威股份斩获“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行业科技优势一骑绝尘,科技成为通威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技进步为通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威股份科研实力雄厚,水产研究所、检测中心、动物保健研究所、畜禽研究所等七大核心研发团队共同组成了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将继续发扬技术优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


通威股份现代化的工厂养鱼车间

  水产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目前我国水产行业内最大的水产研究所,是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威股份淡水饲料核心技术的支撑部门。
水产研究所主要从事淡水鱼的营养、原料和养殖模式等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为股份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产品配方设计、产品效果跟踪、产品定位指导、技术服务等支持。研究所现有营养师、资深专家、博士、硕士等研究人员50余名。
  研发实力首屈一指
研究所目前拥有三类核心研究基地。一是崇州标准化试验场(原德阳试验场,2010年由德阳搬迁至此),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国家级原种场内,已有14年历史。本试验场有试验水面50余亩,有20余口池塘和200余口网箱,主要开展水产饲料生产工艺参数、养殖模式、苗种培育、特种养殖及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二是成都试验基地,位于通威水产科技园内,有试验水面50余亩,国际先进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一套、90口标准化实验池及300余口网箱,主要开展水产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研发评估工作。三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合作试验基地,如:无锡淡水中心基地、华南、华东、两湖基地和海南基地等,主要进行特定地区产品的效果跟踪、地方特色养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重创新 出成果
  研究方法上,研究所主要采用“选择代表种、统一方法、系统研究”的原则,对肉食性、杂食性和草食性鱼进行系统的定量对比研究,找出相同与差异之处,并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向市场,然后再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再研究,再应用,以集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贴近市场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和系统研发,主要集成综合应用技术9项:饲料原料配比与饲料系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大宗饲料原料处理、营养价值评定及价值采购;微生态制剂、氨基酸鳌合盐、酶制剂等添加剂科学的研究与评估体系;饲料粉碎细度、加工工艺参数、料型及使用效果及应用模型;主要养殖品种高效、安全、环保配合饲料配方技术体系;大口鲇、长吻鮠、泥鳅、特种鱼、生鱼等配合饲料的共性与个性;影响产品肉质各因素的研究与集成应用;鱼体营养生理学基础、性成熟、体形、体色、耐运输研究及预警体系;原料、饲料、饲料系数、养殖利润数据库。
  科技成果方面,发表了《大口鲇的驯化转食》、《膨化工艺参数对饲料的含脂量及养殖效果的影响》、《池塘颗粒饲料主养鲫鱼的若干技术问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与饲料系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与配方设计》、《饲料品位与养殖利润》、《无鳞鱼鱼体变色问题进展》等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通威科学养鱼模式》和《黄鳝养殖新技术》书籍。《绿色浮性饲料养殖南方鲇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2010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几种淡水鱼虾应激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获201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获201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一种团头鲂抗应激饲料及其生产方法”等发明专利4项。
  高新技术 行业翘楚
  目前股份公司有淡水颗粒和膨化饲料1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通威为核心品牌,涵盖通力、海一、巴大等知名品牌的产品系列,能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养殖环境下动物的需要。高端饲料的饲料系数达到0.6-0.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端饲料的饲料系数普遍1.3-2.0,代表了国内淡水商品饲料质量的最好水平,而且养殖动物体色接近自然、可食部分高、肉质好、可耐高温和远距离运输。
  近年来,水产研究所主编的《通威科学养鱼模式》,对草鱼、鲤鱼、鲫鱼、黄颡鱼等三十种鱼类的主要放养和用料模式进行了总结,以通威水产配合饲料、通威动保产品和通威鱼等为载体,根据经济性、社会性和生态性,提供了关于鱼种、放养、饲料、鱼病、水质、收获、管理等方面的全套养殖方案。推出了针对鲤鱼的“3070模式”,鲫鱼的“12530模式”,草鱼的“5218模式”,罗非鱼的“1+1”模式等。围绕水产动物肠道健康这个课题,水产所创造性地提出和推广应用“一池水养一池鱼”、“养好一塘鱼,调好一池水、护好一根肠”等前瞻性技术。结合淡水鱼饲料配制技术领域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大大提升了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积极合作 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
  对外合作方面,水产研究所与四川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越南芹苴大学、越南农林大学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主持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反刍、水产及特种动物配合饲料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膨化饲料养鲇鱼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方鲇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及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淡水鱼健康饲料的产业化开发”等。
展望未来,在人才引进方面,研究所将进一步引进各类高级人才,搭建高端水产饲料研发和应用平台。在现有研究方向上坚持“通威饲料,鱼类肠道健康专家”的定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各类主要品种的苗种、饲料、养殖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示范养殖和成果辐射,继续为推动通威股份的高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通威股份检测中心

 
先进的检测手段为通威产品保驾护航


  2007年,通威股份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设备一流、人才一流的检测中心。凭借一流、规范、标准的检测能力,通威检测中心已于2009年4月3日在饲料行业率先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CNAS L3969;并且在行业率先于2009、2010、2011连续三年以优异成绩,4次全项通过英国FAPAS、LGC水产品中药残、动物饲料中8大常规营养指标和氨基酸、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盲样测试,通威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在国际58个国家和地区互认。
  人才一流 成果显著
  通威检测中心拥有专业、一流的技术队伍,其中有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研究人员十余名,并有8人获得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中级)资格。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刘耀敏现担任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食品安全委员会理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饲料分委会专家委员、全国质量监管重点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饲料专业组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评审员。
  通威检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加了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等近50项的审定。目前正在承担国家标准泛酸的修订项目:《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泛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年来,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研究创新工作,先后在《分析化学》、《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广东微量元素科学》、《粮食储藏》、《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室科学》、《饲料研究》、《饲料工业》、《南方水产》、《水产前沿》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其中两篇SCI论文:《超临界CO2 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斑点叉尾鮰肌肉中的脂肪酸[J].分析化学,2010,38(2):163-168.》,被SCI收录;《透反射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大豆油中的脂肪酸[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
  检测报告通行58个国家
  通威检测中心严格按照按国际标准《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GLP良好实验室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中心拥有日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安捷伦的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立的氨基酸分析仪、美国沃特世的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丹麦福斯的近红外分析仪等240余种进口精密仪器。
  中心现可开展农残、药残、微生物、重金属等卫生指标共计169项指标的检测。检测中心确保了“通威鱼”、“电脑猪”、“金卡猪”等水产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出口水产品的药残和农残检测,药残检出限达到欧盟、美国要求的0.1微克/千克,三聚氰胺的检出限达0.01毫克/千克,检测能力,符合并严于农业部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符合出口美国、欧盟、日本、港澳地区水产品、畜禽食品检测标准。检测中心保证了通威水产品、畜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实验室区域主要分设了公共实验区、无机准备室、有机准备室、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室、气相色谱/质谱实验室、液相色谱/质谱实验室、氨基酸实验室、天平室、精密仪器室、高温室、微生物准备一室、洁净一室(1万级)、微生物准备二室、洁净二室(1000级、局部100级)、样品室、药品储藏室、样品储藏室、办公区。所有仪器室均配置有空调,以保证仪器的高效运行。
  加强合作 提升实力
  自中心建立以来,先后接待了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农业部、四川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四川省、成都市、北京市等政府机关领导多次参观,以及加拿大农业部长Gerry Ritz、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局长George Da Pont以及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相关专家,得到领导、专家和外国朋友的的高度评价,技术娴熟的专业团队、精准、先进的检测手段、规范的管理体系给国内外各界留下深刻影响,对通威产品质量充满高度的信心。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保证了公司的产品研发、配方设计更标准、更科学、更系统,同时提升了通威水产品、畜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心计划用五年时间成为国际知名的实验室,实现检测国际化,为通威打造世界级安全健康食品供应商的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威股份畜禽研究所


自动化的养殖管理系统


  通威股份长期注重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研发,在畜禽饲料研究方面,以四川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长期围绕畜禽的营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0年,畜禽料研究所正式成立,发展至今,现已建立了一支由十余名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研发骨干、并配备专业化项目实施队伍的梯度研发和应用团队,分工明确,确保研究的科学性、高效性的同时,保证了研究方案的严格实施、研究结果的准确定和高参考性。
  研究方向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继续在动物营养、饲料生产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抗生素替代、畜产品品质和饲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可形成较高水平的畜禽研究报告30余篇、研究成果10余项投入实际生产中。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沉积和将研究成果投入生产中,以科技更新推动生产,确保了畜禽饲料产品的优良性价比和竞争力,推动了我公司畜禽饲料的快速发展。
  目前,研究所拥有多层次的内外研究平台和硬件设施完备的三个试验基地,包括500头基础母猪生产线的生猪试验基地和20000羽肉鸭、1000羽肉鸡存栏规模生产线的家禽试验基地。生猪研究品种涉及外三元和土杂猪,家禽研究品种涉及樱桃谷鸭、麻鸭、白羽快大鸡、三黄鸡等,并分别在试验场对应模拟集约化网上养殖环境和模拟散养饲养环境,部分实验基地配置了高自动化程度的温度控制、喂料、消毒、给药、防疫等相关设备,可满足畜禽饲养、代谢试验、饲养模式研究的需要。
  同时结合公司“万户共同成长计划”重点用户平台,开展研究成果的中试试验,形成了多层次、大范围的研究平台。此外,研究所还依托股份公司检测中心、动物保健所、食品公司等的强大检测能力和技术合作,开展畜禽饲料原料近红外数据与配方数据库的联动、动物代谢和血液理化指标等多种项目的测定、防控体系的建设和终端肉品质研究,极大的推动了畜禽研究内容纵深发展。
研究内容方面,结合饲料安全以及畜牧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氮磷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净化氮磷污染难度大、费用高、饲料资源紧张等问题,围绕饲料安全、高效、环保的主旨,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究,畜禽料研究所现已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加工工艺、畜禽肠道健康和抗生素替代、“三低”日粮(低蛋白、低矿物元素、低抗生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公司内部的畜禽饲料原料数据库、动物营养需求参数、饲料加工工艺参数,畜禽肠道健康方案、抗生素替代方案、低排放饲料组合等。
  畜禽研究所实现了在低抗生素水平前提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其它营养调控手段解决了市场长期存在的乳仔猪腹泻等问题;通过营养调控确保动物肠道健康,以及合理的原料组合和营养平衡,结合合理的饲养模式,最终实现猪料全程性价比最优;通过非常规原料研究、原料预处理、抗营养因子分析、原料消化利用率分析等,实现了无玉米、无豆粕日粮的开发,提升了禽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平衡氨基酸、协同矿物元素、酶制剂应用技术等,结合动物饲养周期,在确保动物快速生长的前提下,实现畜禽料中部分粗蛋白、矿物元素水平明显下降,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最终实现以高科技含量确保了饲料的安全、高效和竞争力,体现重要应用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实践证明,只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沉淀,才能推动畜禽料的发展由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方面,畜禽料所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搭建畜禽料研究队伍,5年内建设成为至少10名博士、20名硕士、40名本科生的研究团队,形成5-8个项目小组分项目进行研究。
    同时,建设合作范围更广、合作力度更大的多层次研究平台,与3-5家科研院所、2-3家国内大型企业、多加添加剂生产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进行项目申报、基础数据库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等相关研究,确保始终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市场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实现畜禽饲料的安全、高效,通过品种和饲养模式引导,帮助合作养殖户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终推动合作伙伴和通威畜禽料的可持续发展。


通威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


研究人员在进行无菌实验

    通威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5月,属于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成员。动物保健研究所成立8年以来,承担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
先进理念 保障养殖健康
    动物保健研究所注重研究健康养殖和环境友好,通过对大宗养殖动物重大、常见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系统研发、成果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以防为主”、“快诊早治”、“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证了养殖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户养殖积极性。
同时,动物保健研究所为食品安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行业自律和创新的典范。已经在快速诊断、综合防治技术(非药物治疗)以及疫苗、免疫增强剂、禁用药物(抗生素、镇静剂)替代品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动物保健研究所下辖医学部、药学部、生物技术部、知识产权部和人事行政部5个部门,拥有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动物养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团队人员共计近二十人,博、硕士以上学历占员工人数的60%以上,专业涵盖兽医学、水产养殖、药学、水产疾病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农学等在内的多个专业。整个团队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板块为股份公司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力量。

参与国家科研项目

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截至目前,动物保健研究所已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部省级科技项目5项,公司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各级政府研究资助逾300余万元;已形成科技成果30余项,其中疾病防控技术6项,新兽药品种8项,公开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4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合作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匈牙利动物育种与营养研究所、匈牙利渔业水产养殖和灌溉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以及匈牙利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VITAFORT公司等。
目前已形成重要技术成果包括水产动物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系列技术、中兽药产品以及生猪现代化养殖全自动化给药系统等。水产动物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系列包括大口鲶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治技术、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综合防治技术、黄颡鱼“一点红”综合防治技术等水产疾病防控技术等共计6项重要技术成果;开发的新兽药产品包括抗生素替代品种“天抗注射液”、镇静剂安定替代品“好睡宝散”、中药复方制剂“胃肠活力散”等7个品种。


先进的科研设备全力保障通威技术创新


    重点研究的生猪疾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已完成核心设备的研发工作,将为生猪养殖开创高效、简便、无应激的全新给药方式,实现省时、省力、省心的“三省”疾病防控模式,截止目前该系统已经申请国内专利4项,授权2项。 
    动物保健研究所技术带头人肖丹,中药学博士学历,现任通威股份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兼动物保健研究所所长,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新药审评委员,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委员,2011年成都市享受特殊政府津贴专家;历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助教、讲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药剂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并长期担任日本数家制药企业技术顾问。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5年,理论基础扎实,技术熟练、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强,在处置养殖水产动物和畜禽动物大型爆发性疾病方面经验丰富。
    肖所长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863计划项目两项、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一项、国家973项目一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三项、新药开发研究十二项、申请发明专利十项、出版专著三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别任主编、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农业厅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项。


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


通威养殖基地山清水秀


  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属于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水产研究所全体专家通过6年的努力和技术力量的提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高效团队打造先进特种饲料
  目前特种水产研究所拥有近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专业本科技术人员多名,涵盖了水产动物营养、水产养殖与病害、水产种苗等专业,承担了通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对虾、生鱼、海鲈、加州鲈和金鲳鱼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对提高公司特种料的饲料品质及产品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种料研究所在珠海斗门建有特种料鱼虾实验基地,占地50多亩,养殖设施完善,配有高标准中试试验池塘7个,咸淡水及海水养殖小试试验玻璃钢桶100多个,实验网箱50多个,目前实验场具有技术专家6名,工人5名,每年承担多项实验研究项目,专业从事对虾、海鲈、金鲳鱼、生鱼、加州鲈等营养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
  技术行业领先
  目前,特种水产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有:《乌鳢饲料及养殖技术研究》、《鲈鱼饲料配方优化研究》、《原料粉碎粒度对生鱼生产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等以对虾、海鲈、金昌鱼、加州鲈等鱼类的养殖管理的研究成果共计十余项,部分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科技成果进步奖。
其中《一种饲料企业用对虾实验养殖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发酵菜粕替代鱼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项目获通威首届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恪尽职守 明天更加辉煌
  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负责通威股份特种料的研发工作,同时兼任股份下属特种料公司的配方调整和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精心打造通威饲料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保证通威饲料产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在未来几年中,特种水产研究所将在我国主要蛋白源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主要蛋白源的性价比评定,在不同蛋白源的氨基酸平衡性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在海鲈、生鱼、金鲳鱼和对虾方面开展一系列营养学研究,开展对虾养殖模式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开展对虾新的养殖模式提供指导,为公司特种料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和保证。


通威股份水产工程技术研究所


水产工程研究所设施完善的实验场地


    通威股份水产工程技术研究所是由水产工程师刘匆博士领头的种苗研发中心,拥有十余名研发人员,是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组织部分。
设备先进 设施完善
    水产工程技术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细菌分析仪、定量PCR、毛细管电泳仪、分光光度计、低温高速离心机、生化培养箱和用于水质分析、微生物检测、幼苗发育观察的常规仪器。另外中心拥有大、中、小3套流水养殖系统,可进行小型研发试验;在成都、眉山、海南各有一处中试基地,用于中型试验;其下属单位通威股份原种场位于崇州,场内配套先进的工厂化繁育车间、高标准实验室及1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
加强合作 硕果累累
    自成立以来,水产工程技术研究所积极与国家斑点叉尾鮰遗传育种中心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局、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政府部门或高校进行合作,针对目前市场上种质退化等问题,以包括名贵品种和常规品种在内的斑点叉尾鮰、鲶鱼、鲈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种质鉴定、良种培育、工程建设、技术推广及部分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繁殖、遗传育种和营养三个方向。
    目前中心已取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多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其中,与四川大学合作的鲶鱼种质鉴定项目,利用核基因标记鉴定、形态比较分析、杂交及亲子鉴定、杂种F1胚胎发育、同类相残、性腺发育及性比、染色体核型检测,对沟鲶与南方大口鲶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证据,为下一步进行杂交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此外,中心对主要养殖品种及名优鱼类的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及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包括亲鱼培育、催产、孵化、水花暂养、苗种培育及优良品种选育的操作流程和规模化繁育技术。此外,中心对鱼类黏性卵和非黏性卵规模化孵化进行技术和设施创新,有效提高了鱼苗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水产工程技术研究所下属的通威股份原种场,充分利用本中心及通威其他技术部门的科技研发成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培育出原种场主打鲤鱼苗品种——“通威鲤”,“通威鲤”为无锡淡水渔业中心引进的建鲤F6经过选育10余年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比一般鲤鱼快30%),体型修长,抗病性强等显著特点,目前已形成了“通威鲤”一年养成上市的养殖模式,并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通威鲤”水花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尾。
    此外,通威股份原种场还拥有从美国引进的斑点叉尾鮰培育成的优良亲本1万余尾,现已进入成熟期。通威股份原种场同时建立了团头鲂、南方大口鲶、鲶等健康苗种生产机制,为市场提供部分优质苗种。

通威股份水产科技园


通威水产科技园一览


    通威股份水产科技园位于成都市北郊白莲池,距市中心10公里,离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3公里。园区占地473亩,水面约占60%,水源来自都江堰干渠东风渠。这里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水量充沛,水质良好,适合进行水产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是通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主要承担着水产产业链相关领域前沿性和基础性科研任务,是现代渔业科技示范与成果展示基地、科技交流与培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是农业部授牌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四川省水产局授牌的“四川省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试验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水产科技园(北区)”,成都市的“成都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和“成都市水产科技园”等各级政府挂牌的科技园区;还是“四川省农口系统外宾定点接待单位”和“四川省水产局来宾访问的窗口单位”。
设施先进 实力雄厚
    园区现有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通威实业有限公司、通威股份药物研究所、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工程中心、成都通威鱼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入驻。园区内现有员工近100人,其中博士、硕士近二十人。主要进行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研究、鱼类基因工程研究、鱼类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微藻等生物质能应用研究、微生物制剂研发、现代设施渔业成套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养殖技术与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良种选育和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驯养繁育及其示范推广等工作。
    现代设施渔业一直是园区科研工作重点,园区工厂化养鱼车间三座,其中一座工厂化养鱼试验车间是1998年建成投产, 有60个容积为3.14 m3的玻璃钢养鱼缸,设计鱼产量为25kg/m3。这个车间主要用于做营养与饲料配方等试验。2007年新建了两个RAS养鱼车间,每个车间1000m3,由18口大水泥池和24口小水泥池组成养鱼系统,有效养鱼水体为760m3,设计载鱼量为75kg/m3。其设计的水溶氧可达到40mg/L以上、氧气的利用率超过98%、日补水量不超过5%等指标为目前国内淡水工厂化养殖工艺参数之冠。2010年我们和澳大利亚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创造了年单产163kg/ m3 的国内最高记录。

现代化的微藻养殖车间


研究进展 世界瞩目


    通威水产科技园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受到了行业主管领导、专家及众多外国政要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农业部渔业局原局长杨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衍亮、四川省原省长张中伟、原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曹文宣以及20多个兄弟省市党政领导和行业领导等先后来访,对通威股份投巨资兴建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水产科技园给予了高度评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阿利克·阿利克、津巴布韦议长、格鲁吉亚国务部长、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哈萨克斯坦祖国党主席等30余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团先后考察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并纷纷希望与通威合作。 
    现在,通威水产科技园中仍有多个项目与匈牙利、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美国(加州奥本大学)进行着广泛、深入的合作,同时还和国内的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水科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科研院所的一流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索着水产领域的最新课题,承担着上海海大、中国海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这些工作使通威乃至中国水产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目前,水产科技园区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的SCI和国内一级学术期刊论文以及公司内部实验报告每年都在30篇以上。园区曾为非洲埃塞俄比亚培养了2名水产专家,其中一名已经成为该国水产研究中心主任;也曾派出专家远赴南美的委内瑞拉援建2个渔场,受到所在州的州长(查韦斯总统父亲)和王珍大使的高度赞扬。
获政府支持的在园区实施和园区参与研究的部分重点科研项目
1、973计划项目:《淡水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鱼大片段BAC文库构建和末端测序》;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反刍、水产及特种动物配合饲料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4、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绿色浮性饲料养殖南方鲇配套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
5、水利部948项目:《鱼类转基因研究关键技术》;
6、四川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三文鱼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
7、四川省“十五”重点科研项目:《裂腹鱼人工繁育研究》;
8、四川省“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无公害鱼饲料关键技术研究》;
9、农业部2010年项目:《养殖池塘水生态修复》;
10、2011-2012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投铒网箱鱼类收集技术及效能研究》;
11、2011年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引进与调试》。
通威水产科技园已经成为通威股份进行水产饲料研究、现代渔业科研开发、鱼类基因研究、良种选育、名特优新品种驯养繁育和饲料推广应用与示范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成都市授牌的“成都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和“成都水产科技园”。


通威股份品管部


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通威股份品质管理从作坊式生产方式,发展到目前具有全国同行业领先的质量保证体系及产品检测能力,品质控制从事后检验,到现在的预防控制,将质量安全隐患预防消除在前端,信息技术、新科技的应用,让通威质量控制水平在有效性、及时性上,质量改进的手段、方法上有质的飞跃,保持了通威在质量管理方面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质量的“一票否决制”
    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说过,我们要始终站在用户获得最大效益的基点上,全盘考虑原料的选择、工艺的设计、产品的定位,决定产品的开发,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将来还这样做。通威有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市场、效益是通威股份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质量是市场、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全体员工务必以此为出发点高度规范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全过程。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在公司的制度、程序中明确规定和执行,并且融入通威的文化内涵之中。
制度完善 保障安全生产
    通威股份的四川分公司自1996年在全国饲料行业中第一家建立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后,随后其它分子公司也陆续按照ISO9002-1994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供方选择、原料进厂验收、不合格原料评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库房及车间产品标识、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产品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规范要求,使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饲料作为食品链的前端部分,对最终的食品摄入者——人类健康安全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2004年,由国家农业部推进的饲料产品HACCP安全管理体系及“中国饲料产品认证”开始启动,通威一开始就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按照“危害分析及关键危害点的预防控制”原理,对产品配方设计、原料采购、存储、生产加工过程、产品运输交付环节等过程中的危害产生进行识别、分析,并对显著危害进行监控,以预防、消除和降低危害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构建起一道饲料安全的坚实屏障。目前,通威集团的分子公司都建立起了HACCP饲料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认证,并且按照体系规定要求有效运行,保证通威产品持续稳定安全。
    2004年国际认证联盟(IQNet)在13届年会上对通威在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授予通威股份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创新奖”;各种管理方法,手段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即流程的最优、结果的最佳和成本的最低。因此,海纳百川、吸取众多先进管理方法的营养为我所用,是通威的追求。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学习,追求卓越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强大的品管队伍
    品管部队伍是通威股份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人员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质量控制水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积淀,品管部已经形成在质量意识、管理方式、控制手段等方面独具特点的通威质量管理模式。目前整个通威股份饲料板块品管部从业人员近三百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6人,本科109人,大专115人,注册工程师26人,知识结构上支撑了质量管理的健康有效开展。
    专业技能、管理方法及质量意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在通威品管部已经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形成了制度,除每年固定的经理级别的专业培训以外,每年还有固定的各个片区的品管部质检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还有参加国家及机构组织的各类质量相关专业的培训,另外我们也经常请到国内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方面的一流专家讲课的主题培训。这些不同形式的培训,为通威在质量管理、品质控制、质量改进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通威股份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保持恒久的活力。
2007年,通威股份品管部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孙敬教授作《SPC统计数据—质量改进》的讲座。2011年,邀请了孙敬教授的学生,质量改进专家文枢先生作了质量改进专题培训,系统讲解了关于QC、统计方法基础知识、改进工具 、 SPC与过程能力、测量系统分析-MSA等内容,为提升通威品管部人员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能力起到巨大的作用。

信息化、新科技的运用

为质量管理插上翅膀


    通威股份多年以来始终把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管理总部对各个分子公司的每个部门,早已实现了内部网络的畅通连接,不论是“通威ERP协同系统”,还是物资进出的“进销存系统”,实现了全股份部门内部人员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业务流程处理的及时化、在线化及透明化,原料、生产过程中及产品的各种数据形成了数据库,能够实现分享,从而可方便的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变异规律,找到各种改进的办法和措施,为质量改进提供各类数据支持。
    目前,品管部已经运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返工料数据,产品检测的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数据等进行分析,建立控制模型,减少返工料产生,减少制造过程产品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的波动变化,保证质量稳定。
     在检测化验方面,通威股份投入了巨资,建立了检测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安捷伦5975C气相色谱/质谱仪、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Waters2695液相色谱仪、Wat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检测仪器,检测手段、开展的项目及准确性在行业中也是最高水平。我们在各个片区的中心公司,都配备了近红外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原料、成品的多项指标,从手段上、方法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饲料企业质量控制、质量检测落后状况。
     目前饲料业已经进入激烈的竞争时代,除了产业链打造、养殖技术模式提供、养殖环境条件的改进及防疫体系技术支持外,产品质量的同质化越来越趋近。因此,就饲料产品本身质量的稳定、原料性价比的选择对饲料企业而言显得更加重要。
通威股份各分、子公司品质管控体系先进完善
先进设备保障品质稳定可靠
     为了在这一方面抢占先机,通威股份品管部正摸索试验生产过程质量的在线监控技术,通过实时同步测量生产工序上的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分、纤维等产品的含量,及时反馈至配方系统及总控配料系统,并与配方师的设计值进行比较,实现及时修正,保证产品的稳定。大大节约了由于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等波动变异较大造成的损失,既保证了质量稳定,又提高了原料的性价比使用,节约巨大的原料成本。 
    另外,结合在线近红外测量数据和工艺信息优化工艺流程,消除测量中的人为错误、变动,在线近红外技术是能够同步测量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分、纤维等含量的最好技术,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然而校正和标准模型的建立才是在线近红外测量精准性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根据已经在各个公司使用的化验室近红外仪器使用情况经验,以及标准模型建立的经验,结合日常化验的检测指标数据,建立起在线近红外测量标准模型(目前模型建立的试验还在无锡通威进行中),当标准模型建立起后,即可实现即时的在线质量数据检测,品管部人员或配方老师可即时对配方还在使用的原料进行调整,使原料使用达到最优的性价比,并保持内在质量的稳定,从而使质量控制能力完全在掌控之中,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在这项工作中校正及标准模型建立是关键,需要高水准的技术人员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通威股份公司品管系统内现在已经多名人员经过几年的运用及摸索,已经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准,能够完成校正及标准模型的建立,并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项技术的开展,在原料季节性变化 、配方变化 、工艺变化的情况下,根据监测的趋势图实时显示水分、蛋白和脂肪的近红外测量结果,并同步显示配方定义的目标值和上下限值。在线近红外检测系统从配方BRILL软件中自动收到(获取)配方的目标值的更新信息(仅仅是配方目标值,没有任何原料信息),一个分公司可能会有上百种配方,当配方老师修改配方后,如果我们下一步能够把配方BRILL软件实现与在线近红外检测系统的连接,则可以做到自动更新配方。
     另外,在线近红外检测系统能够与工厂中控系统实现通信,因此当生产真实的配方时,在线近红外的软件系统就会自动显示目标值与实际指标值数据(目标、允许的最大/最小值),自动的进行比较,为及时进行配方调整、使用原料搭配调整、工艺调整等提供数据依据。
    在线近红外系统还可以为今后与公司其它的系统,如ERP系统、进销存系统等实现连接通信,为其它管理需要留出端口。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5396 关键字:通威,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