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采取专项补助、鼓励特色产业、放流增殖等多种措施,使得民间投资进行大鲵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并形成产业。目前,全省大鲵养殖总量突破100万尾,年繁殖幼苗达70万尾,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产品年交易额达10亿元,大鲵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其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在陕西省主要分布在陕南三市山涧溪流中。
近年来,陕西省充分依托良好的秦巴山水资源,不断加强水生生物环境保护和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依法规范大鲵等水生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序,使得略阳大鲵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环保部审查,审查批准建设3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家大鲵经营利用和18个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5家大鲵驯养繁殖场通过农业部审查许可在全国经营利用。先后向重要水域放流大鲵等濒危水生动物6000余尾,开展水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编制完成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技术标准,召开全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年检会,对116家驯养繁殖场生产情况进行了审查。水利部将陕西省的“大鲵养殖推广、保护和综合利用”作为“十一”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进行建设,使得大鲵养殖在陕西省已形成特色产业。人工养殖逐步由南向北延伸,在铜川、延安等地试养成功。全省大鲵驯养繁殖场及家庭养殖户超万个,产品年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仅汉中市依靠大鲵养殖资产过1000万元有30户、过500万有300多户、过100万有1000户左右,取得了经济、生态共赢的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