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无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现在都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水产养殖需要整体向工业化的高度提升。
文/ 图 本刊撰稿人 王刚
9月19日,北京的清晨略有寒意。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农学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协办的第12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即将举行。作为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已是70多岁高龄的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早早地就站在会场门口,亲自迎接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
工业化养殖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是比较新鲜的名词。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雷霁霖院士就提出了这一理念,“未来水产养殖肯定要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那时候响应的人还很少,大家觉得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而今,虽然工业化养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极大认可。其中海水鲆鲽鱼工厂化养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并成为其它鱼类发展工业化养殖的一个参照样板。
为期2天的论坛,共有300余位产学研各界人士参加,并得到了农业部多位官员的大力支持。共有6场主题报告,36场专题报告,基本涵盖了“鱼类工业化养殖装备与生产管理”、“鱼类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育种与生物工程”、“鱼类营养与饲料”、“鱼病防治与渔药”、“加工与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与产业经济”等工业化养殖不同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身为海水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但此次论坛报告却跳出了以往单纯发展海水工业化养鱼的圈子,将海水和淡水养殖两大学术领域的学者、专家联合在一起,共同探讨发展我国工业化养殖的学术和产业模式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雷霁霖院士在会议间隙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无论从海水养殖还是从淡水养殖来看,现在都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水产养殖都有整体向工业化高度提升的需求。此为海水和淡水首次以鱼类工业化养殖为主题进行的合作研讨,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好,对产业与学术的共同繁荣进步必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今后应当坚持办下去。”
FAM: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工业化养殖?对于水产养殖的意义在哪里?
雷霁霖:今天我的报告一开头就直接指向现代化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问题,走什么路?采用什么模式?这也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进入21世纪,世界加快了绿色与蓝色产业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鱼类是地球水圈的大家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关系密切,产业发展深受关注。当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告急之时,走工业化养殖道路是必然选择。当产学研创新发展新一轮技术经济之时,走工业化养殖道路同样是必然的选择。选择就是抓住机遇,改变发展方式,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就是为了打造水产养殖强国。
“工业化养殖”是一种内涵深刻而形式多样的理念,就是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一种现代化养殖产业化模式。它大体上可以分为陆基集约型养殖:如工厂循环水养殖、海面大网箱养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等,以及海基生态型养殖:如深水网箱、人工鱼礁、放流增殖、养鱼工船、大型围网养殖等。
FAM:工业化养殖发展的现状如何?
雷霁霖:到目前为止,工业化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养殖鱼类中,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鲆鲽类已经实现,以及鳗鱼、河鲀、部分石斑鱼等一批鱼类已经初步实现了循环水或半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但是目前无论是工厂化养殖,还是现在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模式,除少数现代循环水工厂外,总体上尚属于粗放式的工厂化养殖,今后很有必要加速转型提升步伐所以如何提升到工业化的高度,今后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FAM:对于我国工业化养殖如何发展,您的思路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突破口?
雷霁霖:鲆鲽类在海水鱼类养殖中,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菱鲆就开始采用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初级工厂化生产模式,发展到现在逐步转型提升至半循环、部分已达全循环水养殖模式,它们从简单到复杂顺势而行越来越扩大了产业化规模,整个生产流程和市场营销都发展得比较平稳,现在在北方沿海的主产区已经建成了很多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养鱼工厂,展示出向高端产业转型、提升巨大的潜力。所以说是目前最有希望率先实现真正意义的全循环的工业化养殖产业。
我们可以把鲆鲽类做成一个高端养殖的样板工程,再向其它养殖品种辐射,由此以点带面,一个庞大的工业化养殖系统工程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养殖品种有所不同,建立起来的样板工程肯定也会不尽相同,但工业化的内核是一样的。像现在除了鲆鲽鱼类的工厂化养殖外,河鲀、石斑鱼等的工厂化养殖发展也在紧跟其后,发展也可以很快。
但是,发展工业化养殖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要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产业面貌可以制订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实施计划,而不可冒进。比如说实现全程的全循环工业化养鱼,首先最好要从半循环开始,然后向全循环系统过渡,而且还要照顾到国情以及许多地区的地理、经济、气候状态,要因地制宜、按需推进。
FAM:您是海水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我注意到这次论坛报告的范围并没有区分淡水和海水,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雷霁霖:因为我觉得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有很多共性,包括工业化养鱼、半循环养鱼、全循环养鱼、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等,都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
在这次论坛上,大家从我国工业化养鱼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出发,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技术发展方案。今后我们将继续申办工业化养殖论坛,进一步对工业化养殖开展更加深入的研讨。
这次不同产业、不同层面的产学研同仁欢聚一堂,共同讨论工业化养殖的有关问题还是第一次,是水产界的一件幸事!我相信这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论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一定会抓住这次水产养殖向工业化提升的契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会全力以赴把水产养殖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