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广西钦州市尖山镇,每年9、10月份都会看到一队一队的工人在田塘间用力地拉着大网,劳动号子的声音响彻云天。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养殖户陈承峰面对记者笑得合不拢嘴。
陈承峰养殖的是广西沿海名贵海产品对虾,与大蚝、石斑、青蟹并列为“钦州四大名产”。
说话间,十余个工人开始奋力收网。“厄运”步步紧逼,一只只对虾挣扎着跃出水面,少数“幸运儿”成为了漏网之虾。
“一个十亩的水塘每次大约可收获六吨虾,去除成本后的净利润有十多万元呢”,望着眼前的“战利品”,陈承峰得意地笑了笑。
老陈养的这种对虾只能夏季养殖,半年可养殖两批,每批三个月。
尖山镇对虾养殖场始建于1992年,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养殖面积达到了万亩超大规模,每年产值一亿多元。养殖场不仅带动养殖户迅速致富,还推动周边村庄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陈承峰介绍说:“这里养虾、捕虾分两批人,捕虾工人都是从周围雇来的。”
捕虾工人梁家瑶来自一公里外的青山村,虽然捕虾收虾只是他的副业,但已经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我在这里干了十一年,一天收两趟网,一天收入就有两百多元。厂里和村镇都很关心我,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刚刚捕虾上岸的梁家瑶虽满身沾满淤泥,但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
“1992年以前,这里都是盐碱地,寸草不生,村民生活很艰苦,就像在抓瞎”,今天幸福的背后,陈承峰向记者道出了养虾之路的坎坷,“后来市领导根据这里的土壤环境建议搞海产品养殖,我是这里的第一批养殖户,当时倾尽家产购买了虾苗,迈出了钦江养殖的第一步。”
养殖早期,老陈因经验不足,对虾产量不高,一年下来只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而且还经常面临对虾染病等风险。
“对虾养殖高风险,2001年和2008年,虾塘出现大面积染病,对虾全部死在了塘里,我们养殖户分文无收,当时真是欲哭无泪”,陈长峰回忆说,“不仅如此,还有人来塘里偷虾,趁着深夜潜水到塘里偷,很难发现,给养殖户造成大量损失。”
老陈经过十余年的养殖,已摸索出一套养虾经。现在主要靠水中的微生物和菌类来控制虾的疾病,水质每天都要检测两次。饲料每天投放四次,并使用鱼虾混养技术,“塘里养了一些鲶鱼,这种鱼可以吃掉死虾和病虾。这种技术效果很好,加上精心看护和科学管理,大大增加了产量。”
对于如何防范偷虾,老陈笑称:“有些惯犯都熟悉了,我们专门雇了保安在夜里帮助看护虾塘,这笔成本支出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虾养殖队伍中来,经济效益越来越好。钦州对虾,使尖山百姓告别了抓瞎的日子,过上了抓虾的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