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时许,苏州市莲花岛大码头外的阳澄湖水域,数十条渔船均匀分开。随着指挥人员一声号令,工作人员迅速将一网兜一网兜鱼苗、一铁锹一铁锹螺蛳撒向阳澄湖,’2011阳澄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由此拉开帷幕。在此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将有42.4万公斤鱼苗、蟹苗、螺蛳游进阳澄湖。这些“好汉”,从放流到捕捞的几个月内,可消耗湖区藻类6万吨,较好地净化阳澄湖的水质。 今年阳澄湖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分春、冬两季进行。昨天开始的是春季放流,期间将放流花鲢、白鲢鱼苗26万公斤(约200万尾),鳊鱼、草鱼苗1万公斤,蟹种0.4万公斤,螺蛳15万公斤。其中,放流的花鲢、白鲢鱼苗是去年春天孵化的,现在已经一岁,身长在15厘米左右,放流后的存活率可达到90%左右。 主办方苏州市农委介绍,科学研究表明,花鲢、白鲢、螺蛳等水产苗种,能有效吸收、消化水体中的腐蚀质及氮、磷等物质,从而收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其中,一尾花鲢、白鲢鱼苗从放流到捕捞,大约能消灭30—50公斤蓝藻等浮游生物。同时,根据生物链的互动规律,水中的氮磷元素也会相应减少,从而进一步遏止藻类的生长,大大减少蓝藻暴发的可能性。照此测算,这次放流的鱼种,到年底可出产商品鱼约150万公斤,同时消耗湖区藻类6万吨,减少氮5500吨、磷750吨,在让渔民、农民增收近千万元的同时,较好地净化阳澄湖湖水。蟹、螺蛳同样是生物治水的好帮手。像螺蛳可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和太湖一样,阳澄湖也是苏州的重要水源地,被苏州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湖。在保护阳澄湖水质方面,苏州一方面使出了清退和关闭沿湖污染企业、压缩网围面积等手段,另一方面通过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实现生物治水。今年是政府部门组织的阳澄湖大规模放流的第三年。从前两年的情况看,阳澄湖蓝藻不见了踪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水质的改善,蜚声海内外的阳澄湖大闸蟹,质量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种苗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