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3月4日下午2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第一渔港码头。
一艘艘满载贻贝的渔船靠岸,工人们忙着卸船、打包、装车,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时下,岚山头的贻贝每公斤卖到2.3元左右,养殖户不出门,贻贝就被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客户抢购一空。
“说起岚山头的贻贝养殖,可不是一帆风顺的。”站在码头旁,有17年养殖经历的韩正亮感慨万分。他是岚山头街道官草汪居委的“老养殖户”。
2001年以前,贻贝养殖并不被看好。1997年11号台风和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过后,由于贻贝养殖投入少,技术简单,对于当时艰苦度日的养殖户来说是最佳选择。
随后几年,贻贝养殖技术成熟,每根皮条产量在35公斤左右,利润可观。到2006年,官草汪60多家养殖户,总产量突破50万吨,市场饱和,丰收的贻贝成了烫手“山芋”。韩正亮购买了蒸汽炉,将积压的贻贝“晒干”冷藏,但还是损失了30多万元。
贻贝丰收是好事,可积压的贻贝成了养殖户的烦心事。
闻听浙江嵊泗有个贻贝节,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会同街道党委带养殖户到嵊泗进行宣传推介,从而使外地客户了解到岚山头的贻贝市场,订单纷至沓来,除省内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的客户,还远销到福建、浙江。
“卖原料仅是初级的路子,没有技术含量是没有未来的。”自2010年开始,岚山头水产养殖谋求转轨,重点围绕延伸水产加工链做文章。
“加工过的贻贝可以‘晒干’,可以做‘水肉’,还可以做罐头,每公斤要比原材料多赚0.4元左右。”现在的岚山头贻贝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附加值提升,销售范围扩展至广东、江苏等地,外销到韩国。眼下正值贻贝收获的季节,岚山头街道给养殖户办理了“绿色通行证”,专门开辟了运输绿色通道,全面保障货源配送的畅通,稳定了外地客户资源。“我们要从政策上支持养殖户,从链条配套上提供便利条件,从产业提升上强化技术跟踪,加速推进2万亩海洋牧场工程,搞立体化生态养殖,形成上养贻贝、下放多层海参渔礁的养殖模式,科学调配养殖结构。”岚山头街道党委书记张守健说。今年该街道将尽快成立水产养殖协会,提高产业的管理及市场整合能力。
目前,岚山头街道像韩正亮这样的养殖户还有83家,养殖面积达8.69万亩。2010年,全街道水产品产量16.9万吨,市值收入13.8亿元,出口创汇2930万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