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作为“中国锦鲤之乡”,探索锦鲤规模扩张是市渔业部门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课题。记者近日从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获悉,该站去年以来一直在试行的一项实验表明,以前需要由草鱼来完成的工作,锦鲤也可取而代之。
据悉,为探讨研究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防治新方法,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于去年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锦鲤混养试验。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今年5月到6月,该站在我市推广南美白对虾与锦鲤混养模式,推广养殖面积150亩。据跟踪调查,目前该混养模式的养殖成功率达100%,其中统计的南美白对虾已全部上市的推广养殖池塘,平均亩产达450公斤,锦鲤规格长达0.3—0.4米,取得初步成效。
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主要负责该试验的工程师陈明波告诉记者,这种混养模式是在南美白对虾投苗25—30天后,每亩投放10尾到15尾规格为0.05—0.1米的锦鲤鱼苗,通过锦鲤摄食残饵、粪便、死虾等,改良池塘的底层环境,有效切断对虾病原垂直传播途径,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和发展锦鲤产业的双赢目的。
陈明波说,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是一种隐性病,改善其底层条件是一个办法,以前是用草鱼来担当这个角色,但现在发现锦鲤也可以。“一般5—7个月可以收虾。”陈明波说。
不过他也承认,目前这个试验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收虾的时候,混迹其中的锦鲤成为一个阻碍,而且试验在小范围内进行,还没有体现其广泛价值。“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举措已经为以后的推广积累提供了一些数据和经验,该养殖方式一旦铺开,有利于全市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和大规模推广锦鲤。”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