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昨日从上海水产大学传出信息:绝迹上海地区20余年的“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松江鲈鱼,有望“游”回市民餐桌。研究人员指出:其人工育苗、培育的实验室技术已经成熟,市有关部门将中试推广。
松江鲈鱼生活在通海的河流中,以鲜嫩著称,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等河海交汇处出产的尤为味美,有“江南第一鱼”之美誉。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河道变化等因素,松江鲈鱼几乎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今仅在山东、浙江近海河流零星可见。以此为原料的“莼菜鲈鱼烩”等江南名菜几成“绝响”。
去年2月起,上海水产大学启动校长基金特别项目———松江鲈鱼回放技术研究,希望通过抓捕、驯养野生松江鲈鱼、人工繁殖、孵化、培育,以及模拟小鱼洄游环境等方法,实现松江鲈鱼的人工培育。项目负责人生命学院潘连德教授说,找鱼可不容易。人工繁育鱼种需要足够的野生亲鱼,研究人员与沿江所有渔船时刻保持联系,在浙江等地整整寻觅了两个多月,终于凑了200多尾带回实验室,育出数万尾鱼苗。
“第一代鱼宝宝”诞生后,怎么养大又成了问题。自然环境中,松江鲈鱼每年春节在近海里产卵,孵化出的鱼苗不断由海至河,上溯至纯淡水区,到每年10月左右时,再原路返回并发育成熟,游到大海“待产”。这就意味着,研究人员在人工培育时必须通过水体盐度、温度等细微调节变化,精确模拟出这条小鱼“成长路线”。经过不断摸索试验,如今水产大学水族实验室的饲养大桶里,数百尾小鱼在味道微咸的水中游得正欢。潘教授说,它们已进入成熟期,正为生下“第二代鱼宝宝”作准备。
专家指出,由于松江鲈鱼数量稀少,我国上世纪80年代将其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根据有关法规,该类品种经两代人工繁育后,可供食用。据悉,研究小组正加紧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和繁育基地的建设,力争使每年育苗数量达到20万尾以上。
专家还介绍,我国四大淡水名鱼分别是: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兴凯湖白鱼、松花江鲑鱼。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