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科学时报2006年9月14日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镜恪主持、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等合作完成的“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日前在青岛通过了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7项开创性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加快我国高效海水仔稚鱼微粒饲料和优质乳化油的研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海水仔稚鱼营养学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继藻、虾、贝三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鱼类养殖浪潮正在兴起。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水鱼类,如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和石斑鱼等,因在海水仔稚鱼培育阶段容易发生大量死亡,生产性育苗的成活率一般低于20%。提高海水鱼类育苗的成活率、确保优质种苗的供给,是我国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而海水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或人工微粒饲料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严重制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是鱼类营养研究领域中居国际前沿的研究。近年来,国外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特别是在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和卵磷脂即磷脂酰胆碱(PC)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相比之下,我国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仅有十余年的历史,且我国海水鱼类营养研究主要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有关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的论文报道更是甚少。要解决海水鱼类养殖的瓶颈,就必须解决海水仔稚鱼阶段容易发生大量死亡、生产性育苗成活率低的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调节活饵料营养要素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等四个面上项目的支持下,自1995年至2006年,刘镜恪项目组采用乳化油强化活饵料法和微粒饲料法进行了海水仔稚鱼营养的系统研究,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从n-3 HUFA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存活及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n-6 HUFA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存活及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海水仔稚鱼对维生素C和胆碱的营养需求研究等5个方面完成了12项研究,并对养殖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活饵料、微粒饲料和海水仔稚鱼的相关成分进行了精密的化学分析,对仔稚鱼进行应激能力试验,保证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并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查新结果证实,该项目组出版专著一部,发表中英文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论文、报告29篇,占国内发表总数的85%以上;在完成的12项研究中,微粒饲料中DHA、EPA 的比例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存活及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微粒饲料中EPA、AA 的比例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存活及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等7项成果开创性地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丰富发展了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研究结果为加快我国高效海水鱼类微粒饲料和优质乳化油的研制开发、提高海水鱼类生产性育苗的成活率和种苗质量奠定了科学基础。
据介绍,该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有:一是探明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效果最佳的微粒饲料中的 DHA 与 EPA 比例为2.3∶1.0;二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微粒饲料中廿碳四烯酸(AA)对牙鲆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要比对生长的影响更显著;三是牙鲆微粒饲料中AA/EPA为0.5;四是真鲷仔稚鱼对微粒饲料中卵磷脂适宜需要量为5.0%;五是真鲷和黑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六是在国际上首次研究指出,维生素 C和胆碱是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营养物质;七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综合营养强化活饵料的新途径,可显著提高海水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生产性育苗实验结果证实,与轮虫、卤虫活饵料相比,富含DHA等重要营养物质的海鱼微粒饲料使牙鲆仔稚鱼的白化率由10%左右降至不到1%;细菌性腹水病的发生率由20%以上降至零,凸显出该研究成果所具有的重要应用价值。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