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凤城市爱阳镇山河村农民王世富如今的日子特别滋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鱼儿跳人欢笑。他家门口波光粼粼的池塘里,不时冒出鱼儿吐出的小水泡。靠这方水塘,王世富搞起了生态养鱼,加上休闲项目、蛋鸭、蛋鸡,他已由过去的困难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谈起这些变化,王世富由衷地说:“养鱼看似简单,实际上处处是学问。”
近年来,丹东市各级渔业科技推广部门充分发挥科研推广机构在渔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让渔民鼓起了腰包。2005年,全市实现海、淡水养殖产量26.5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今年丹东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4万吨,同比增长24.1%。
东港市长山镇的农民一直把眼光只盯在几亩田里,那时候,辛辛苦苦一年农民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2003年,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丹东市水产科技推广总站的科技人员多次来到这里,在调查了解了当地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后,积极鼓励农民发展河蟹养殖。刚开始,很多农民思想上有顾虑,他们就在渔业助理刘兴广家搞起了河蟹养殖示范,养殖过程中无偿跟踪服务。一年后,刘兴广的10多亩地收入了2万多元。农民眼见为实,纷纷搞起了养殖业。现在,淡水养鱼、河蟹养殖、海水虾贝混养已经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全镇从事养殖的农民达3000多人,仅养殖一项,人均增收达800多元。科技支持激发了农民养鱼积极性,今年东港市新增设施渔业养殖面积1万多平方米,达到25.3万平方米。
丹东渔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常年深入农村第一线,帮助农民解决了渔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就拿网箱养殖来说,过去渔民采用的多是小型网箱,鱼的发病率高,直接影响产量。宽甸英波渔场在水产部门的指导下,率先采用了大网箱,并增设了自动投饵机。就是这小小的改变,大大增加了渔民收入。2005年,该渔场鱼产量达1500余吨,产值达7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东港市海蜇育苗试验经过多年的摸索,水产科研部门获得了海蜇与对虾混养、海蜇与鱼类混养、海蜇与贝类混养的成功经验。2004年,海洋红镇小岛村的于敏搞起养殖业,由于选用了海蜇新品种,加上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200亩水面当年投入当年产出,净盈利400多万元。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30多户农民也搞起了海蜇养殖。
这几年,丹东市水产部门先后推广了杂色蛤、牙鲆、河豚、梭子蟹、海蜇等十几个养殖名优品种。名特优品种的推广给丹东整个渔业经济带来了新亮点。
编辑:刘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