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实现“六大突破”
一是规模渔业发展大突破。目前,省、市、县实现“三级联动”总面积达到500万亩,比上年增加150万亩,占全省已养水面的50%,水产品产量超过200万吨,板块区的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63%。山区的板块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发展,尤其襄樊市、老河口市、谷城县等县市水产板块建设初具规模。“一品一块”、“一块一品”的规模化、现代化渔业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山区库区渔业发展大突破。库区网箱养殖的规模和产量成倍增长,目前全省已新增网箱养殖30万口。山区库区鱼产业异军突起。咸宁、宜昌、十堰等地美国斑点叉尾养殖迅猛发展,鱼产量达2.5万吨,比上年翻了近两番,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嘉鱼县的叉尾苗种产量占领全国80%的市场。宜昌、恩施、十堰、咸宁、神农架等地已着手积极探索开发山区稀特土著鱼类。
三是水产加工出口大突破。2005年,全省出口3.56万吨,增1万吨,其中通过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转口贸易2.1万吨,占58.99%。创汇逾1.5亿美元,其中转口9000万美元。出口额同比增5300万美元,增长55%。水产加工业发展呈现加工企业建设园区化、加工产品形成系列化、加工工艺逐步精细化的特点。
四是水产项目发展大突破。“十五”期间,先后争取到渔港、原良种场建设、疫病防治站等多个类别的国家建设项目近10个,共落实国家、省基建投资额近5000万元;全省水产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引入资金36亿元。
五是休闲渔业发展大突破。仙桃市、孝感市以及武汉市鲁湖渔业科技生态园等都是大手笔的高标准休闲渔业基地,有的投资达5亿多元。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休闲渔业场所4298个,垂钓场3889个,水面达58万亩。全年接待休闲人数800余万人次,安排就业6万余人,总产值达25亿元。
六是无公害水产品渔业大突破。2005年,我省以查处“孔雀石绿”为突破口,加强渔药品管理,大力推行养殖用药处方制度,组织制定各种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渔药经营登记、水产养殖用药处方登记制和生产、用药、标签登记制度。到目前为止,全省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达到126个,面积达410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65个,绿色水产品认证103个。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大水产”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科学管理、环境生态、服务体系和美化形象建设,不断实现由粗放渔业向精细渔业、数量渔业向质量渔业、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唯利渔业向安全渔业转变,实现渔业发展科技化、生态化、无公害化、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构建和谐渔业和健康渔业、效益渔业和现代渔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转变“三个观念”
转变增长观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科技与制度创新,构建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渔业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水产业整体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转变产业观念,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我们要培植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水产加工企业,扶优、扶大、扶强几家在全国有影响的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公司+渔户”、“产加销一条龙”运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升加工品牌的数量和质量,按照国际标准对生产、加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保证质量。加大对水产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渔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转变发展观念,切实抓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我省渔业资源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洪湖问题出现后,梁子湖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大湖泊科学养殖和治理工业生活污染源的力度。尽可能扩大禁渔期制度的实施范围,逐步实现在全省渔业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并加大增殖放流幅度、力度和规模。
落实重点工作
一是以潜江华山、洪湖德炎、仙桃外婆家、枝江亚华、武汉梁子湖水产加工公司等水产加工企业为重点,培植3至5家产值过2亿元、创汇达2000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1000至2000家、加工转化鲜鱼1.5万至2万吨的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出口创汇突破1.8亿美元。
二是突出仙桃排湖、鲫鱼湖、江夏鲁湖、汉川汊湖等投资达1至3亿元的旅游休闲渔业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渔业发展新模式,力争全省的休闲渔业产值过30亿元,使其在全国三分天下。
三是以鲟鱼、斑点叉尾、河豚、鲥鱼为重点,实施“一条鱼一产业”战略,使全省加工转化鲟鱼过5000吨,实现加工产值过5亿元,创汇过5000万美元;实现河豚、鲥鱼养殖经营示范起步,办好试点,寻求突破。
四是以推广潜江虾稻连作为重点,在江汉平原和沿江各地的低洼田发展虾稻连作面积30万亩,使全省小龙虾产量达到4.5万吨,为农民增加纯收入3亿元,有效解决全省出口加工企业虾源问题,增加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五是完善提高省级水产板块,提升渔业规模效应。我省的规模渔业在2006年达到550万亩,产量达到220万吨,名特优比例达到80%,板块区亩均效益高出非板块区300元。
六是实施水产质量安全工程,力争2006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规模达600万亩,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比2005年有所增加。全面实施规范养殖用药制度,启动实施水产标准化生产,加强病害防治和测报工作。
七是突出品牌战略,打造和唱响湖北名牌。唱响武昌鱼、清江鱼、梁子湖牌、天峡鲟鱼、洪湖水产等品牌。使我省水产品畅销国际国内市场。
八是加强渔政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渔业生产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县渔业纵览
潜江市:水产品加工发展迅速
潜江初步形成了熊口、浩口、后湖三大加工园区和以积玉口、浩口、张金、老新、渔洋等镇为核心的水产加工配套养殖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目前,园区内已吸纳水产加工企业9家,资产总值超过3亿元,年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2005年加工成品1.33万吨,创产值4亿元;出口水产品7460吨,创汇3832万美元;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600人,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42元。
嘉鱼县:鱼产业异军突起
该县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致力于的“一鱼三项目”建设,即斑点叉尾苗种繁育基地在鱼岳镇集中连片、成鱼养殖在三湖连江成规模、产品加工出口在县城聚集,大力加强苗种繁育基地改造,着力发展鱼网箱养殖。该县组建了斑点叉尾苗种繁育协会和养殖协会,成立斑点叉尾养殖服务专班,为广大养殖户搞好饲料、渔药、网具等的供应以及苗种、成鱼的销售工作。2005年共发展斑点叉尾苗种繁育基地85处,亲本7万组,生产鱼苗5亿尾,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创产值2500万元。网箱养殖斑点叉尾成鱼72.5亩,产量达到700万斤。
长阳县:无公害渔业声誉渐响
为保证“清江鱼”品质,长阳县强制推行“处方”制,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无公害清江鱼网箱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作为地方行业标准。组建无公害养殖技术服务专班,实现技术服务“绿色化”,充分发挥水产协会作用,实行行业自律。该县严禁在库区和河流附近15公里内建设工厂及可能污染水质的项目,防止污染养殖水体。2005年,实现以清江鱼为重点的无公害产品产量过2万吨,产值3亿元。以美国斑点叉尾、清江银鱼等为代表的“清江鱼”名优品种远销欧美、日本。
仙桃市: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仙桃市先锋村靠网箱养鳝发展生产,壮大乡村经济,使村民走上致富路。该村共有居民485户,总人口1780人,耕地面积3530亩,其中网箱养鳝面积2400亩,网箱25618口,参与网箱养鳝的农户达42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7%,户平养鳝65口,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按照规划先行、尊重民产、大力推进的原则,先锋村着力将散落村庄建成集中小区,规划兴建了两个住宅小区,并按欧式造型大力改造。先锋村筹资20多万元,修建村主干道3500米,兴建自来水厂,还筹资30多万元兴建先锋休闲广场,接通全村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络,促进了新渔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