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翻江倒海小龙虾
标准化助推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
时下,正是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上市旺季。记者在湖北省潜江市几个主要市场看到,各式运输车辆排成长龙,将一车车小龙虾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据介绍,由潜江小龙虾刮起的“红色风暴”已席卷全球。去年,该市小龙虾创产值6.5亿元,并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湖北省小龙虾出口的65%。欧美3只小龙虾就有两只来自潜江。
“红色风暴”何以席卷全球?潜江市有关领导告诉记者,归根结底是两点:一是量大,二是质优。
虾稻连作模式是潜江市摸索出的种养方式。因投入小、效益高,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2006年,湖北省委因势利导,将虾稻轮作模式写进了省委一号文件,向全省推广。到2009年,该省虾稻种养产值达40亿元,小龙虾出口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但虾源短缺一度成为制约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致命瓶颈。
据了解,人工繁殖小龙虾虾苗,解决种源短缺和种质退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虾消费大国都在积极探索。2005年,潜江市质监、水产、科技等部门组织专家,在积玉口镇龙湾渔场建立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首次开展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攻关,成功繁育出克氏原鳌虾虾苗,填补了我国小龙虾人工繁殖的空白。2008年,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公司投资300万元,率先在国内实施中央现代农业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到2009年,该项目已培育优质虾苗1亿尾,创产值3000多万元。
据介绍,为推动小龙虾产业标准化进程,潜江市制定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克氏原螯虾繁育技术规程》,小龙虾孵化、养殖、加工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2008年1月,经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潜江虾稻轮作标准化示范区被纳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从此,潜江小龙虾产业真正走上了标准化的轨道。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提升了潜江小龙虾的品质。目前,潜江小龙虾已通过HACCP、ISO9001和全球食品卫生标准BRC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注册,出口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牢牢掌控了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的话语权。
废弃虾壳综合利用研究技术的问世,打开了小龙虾产业链下游产业发展的束缚。小龙虾个大肉少,每只采肉只占体重的18%,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多达82%。据统计,湖北省每年产生废弃虾壳约16万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据相关专家介绍,废弃的虾头虾壳其实是个宝。它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纤维素——甲壳素,被欧美科学家誉为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同等重要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说,要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必须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向下游挺进。2008年11月,总投资4.15亿元的华山水产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深加工项目正式启动。
该公司联合当地质监、水产、科技等部门专家,与武汉大学联姻组建华山水产公司甲壳素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壳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生产技术”。2009年,华山水产公司甲壳素第一期工程投产,当年消化废虾壳2.5万吨,提炼氨盐等高附加值产品780吨,新增收入1.4亿元。今年3月,华山水产公司又与美国瑞德公司签订年产20亿片、销售收入1.9亿美元的甲壳素保健品合作意向协议。
今年6月3日,华山水产公司副总经理杜成文告诉记者,提取甲壳素还不是小龙虾产业链的最顶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可以从甲壳素中衍生出近百种高科技产品,如生物农药、医药品、保健食品等等,其附加值可提高10~100倍。为此,华山水产公司与武汉大学正在联合筹建“四个一工程”,即甲壳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甲壳素联合实验室、华山水产博士后工作站、召开国际甲壳素研讨会。漆雕良仁表示,将用5~10年的时间,建起一个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努力把潜江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之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