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名。”这是浦北县官垌镇农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泉水和天然牧草,养育出个头大、味鲜香浓、肉质脆嫩、结实无泥味的“官垌鱼”而声名鹊起的真实写照。现在的“官垌鱼”不但远近闻名,而且形成了品牌,注册了商标。小窝流水养鱼成为该镇农民创收的重要渠道。
官垌镇位于浦北县北部,地处六万山区腹部,是一个山多田少水面窄的山区小镇。全镇4万多人口,人均有山林6亩多,而水田面积人均不足0.25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该镇农民就利用山涧溪流终年不断、水源充足、草料丰富等的自然优势,在沟沿路边、房前屋后、田头地角或一些低洼田开挖小鱼窝,引来山泉水养鱼,鱼窝面积小至几平方米,大到50—60平方米,每个鱼窝投放二三十尾甚至上百尾五六寸长的草鱼种,并适量搭配一些鲤鱼或罗非鱼,平时投喂青草、瓜叶、木薯叶等,一年下来,小小鱼窝可收获30—50乃至上百公斤鲜鱼。
近年来,浦北县加大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开发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农产品逐步向规模化生产发展。官垌镇的农民在革新观念实现裂变中深深认识到,官垌鱼也应通过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增加农产品竞争力。小窝流水养鱼就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最快捷径!很快,官垌镇因地制宜出台了四条有力措施来加快发展小窝流水养鱼。一是规定凡有水源到达的零星菜地,群众都可挖窝养鱼,鱼窝归开挖人长期使用,使用权可以继承;二是对水源不足的地方,可适当利用田头地角、低洼水田挖窝养鱼;三是根据实际,可利用各自田地挖窝养鱼;四是政府对养鱼大户实行扶持和保护。几条措施一出台,极大地激发了该镇群众挖窝养鱼的积极性。据官垌镇政府反映,2005年,该镇小窝流水养鱼面积达1850亩,鱼产量、鱼价年年上升。到目前,官垌鱼每公斤的价格高达17—20元不等,每天鲜鱼供不应求。
为把这自然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官垌镇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官垌鱼”比赛,政府对养鱼大户和获奖鱼户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官垌鱼”也由此声名远扬,不但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露了脸,广西电视台和自治区农牧渔业厅也先后到官垌镇以小窝流水养鱼为题材拍了专题电视片和科教片,市内外各大媒体更是争相报道。“官垌鱼”成了玉林、北海、合浦、灵山等地高档宾馆、酒楼不可缺少的名菜。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