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前,我国首批在南极海域捕捞的磷虾运抵大连大窑湾口岸,大连海关通过量身定制的便捷通关方式,确保了全部39个集装箱,共计1000余吨磷虾顺利通关。
2007年10月,我国成为“国际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成员,取得了开发利用南极海洋资源的资格。2009年9月,农业部正式启动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作为首批获得探捕资质的两家企业之一,大连辽渔集团将首次进入南极海域探捕营养价值极高的南极磷虾。据了解,南极磷虾体内富含虾油、虾青素、低温酶等活性物质,被人们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一个动物蛋白库,能够在医药、化工、农业、水产等领域广泛应用,综合开发价值巨大。
辽渔集团负责海关事务的周义华经理介绍说,由于南极磷虾体内含有大量活性酶,打捞上来的磷虾不到两小时就会变质,必须全程冷链运输,对通关环节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大连在获知大连企业获得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资质后,即开始着手准备,并查阅了大量有关南极海洋资源的资料,并向辽渔集团承诺,将为本次探捕量身定制通关方式。
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作业,负责探捕的“安兴海号”满载南极磷虾返航。大连海关按照事先制定的通关方案,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预约加班,随到随报,快审快验快放”的监管措施,确保全程冷链运输的南极磷虾“零等待,无障碍”通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