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台湾海峡鱼种贝类将有“身份证”。5月10日,在厦门检验检疫局高级科技顾问、中科院院士张玉奎的牵线搭桥下,厦门海峡两岸农产品技术中心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lient)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鱼种贝类鉴定研究,建立台湾海峡鱼种贝类鉴定库。此举对于促进两岸水产品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已经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产品进口集散地,去年一年,从厦门口岸进口的“零关税”台湾水产品达3051.2吨,占大陆进口“零关税”台湾水产品总量的99.27%。业内人士表示,台湾养殖技术先进,大陆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二者在水产品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
不过,出口水产品能否满足国际市场的标准成为制约两岸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欧盟于1999 年12 月出台了104/2000 和EC 委员会规则第2065/2001号新法规,特别规定各成员国的水产品( 包括双壳类) 必须注明种名,加工方法及捕捞区域,才能允许进入欧盟共同体市场销售。该法规已于2002 年1 月开始实施。
然而,在水产品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仅留下肉,其它用于形态辨别的部分则被去除。当加工后的商品进入市场并要求进行物种鉴定时,很难再依据形态学标准进行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物种鉴定成为最好的解决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