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日本3月正是九州岛渔民利用春汛忙碌挣钱的时节。今年长崎大型渔业进出口公司“长崎鱼市”的老板们发愁。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由于中国对《食品安全法》的修正,从今年4月起,日本将对出口鲜鱼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仔细分析“长崎鱼市”事件,可以看到中日间的贸易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的3月温暖明媚,正是九州岛渔民利用“春汛”忙碌挣钱的时节。今年长崎大型渔业进出口公司“长崎鱼市”的老板们却发愁。原来,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由于中国对《食品安全法》的修正,从今年4月起,日本将对出口鲜鱼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为此,3月18日“长崎鱼市”的老板们请来了厚生劳动省的官员“吃茶” ——希望政府拿出说法来。
看到这则新闻,人们的第一感觉是“会不会弄颠倒了?这不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经常遭遇的场面吗?”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仔细分析“长崎鱼市”事件,可以看到中日间的贸易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双方贸易的产品类型上。传统说来,中日贸易中,日本一直以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和高档工业品为主,而中国则主要向日本输出农产品和浅加工产品。但是,从“长崎鱼市”事件来看,目前日本也开始依托环保概念向中国出售其高质量的农业、渔业产品,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在制造业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成就,迫使日本寻找新的出口增长点。
这一变化还能看出,中方在贸易中正在从被动的“被规则”一方,转而成为规则制订者中的一员。引发这一变化的契机是日本政府为了与中国法律接轨而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在改革开放后长时间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始终在学习按照国际规则和标准办事,例如引入ISO认证体系,严格按照日方要求建立生产流程等,都是这种“被规则”的体现。而“长崎鱼市”事件却与此相反,出现了日方主动追求与中国规则接轨的情况。
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统计,“长崎鱼市”对华出口额在2005年度仅有500万日元,但是,2009年就达到了约1亿4400万日元。5年期间,翻了将近30倍。这在经济低迷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诱惑。也就难怪日本官方会主动加强检验,来保证这一市场了。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贸易来往与竞争,如何适应双方贸易关系的种种变化,或许是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