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温对施肥效果的影响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水温较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也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约2~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低,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待天气晴1~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追肥。
2、酸碱度(pH)对施肥效果的影响
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若池底淤泥过多,池水污染,土壤和池水呈酸性反应,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恶化,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这样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此时,一方面可挖去过多的淤泥,清除腐殖质;另一方面,可用石灰水调节至碱性,等毒性消失后再施肥。
3、溶氧(DO)对施肥效果的影响
施常用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4、土壤和底质对施肥效果的影响
不同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酸碱反应及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均有差异,在决定施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池塘土壤必须有很好的保水性,才能保证池塘的水位和肥度。砂质土壤由于颗料大,对肥料的吸收很弱,而且极易渗漏,这种土壤的池塘在施用肥水专家时最好配施造水精灵,加速池底淤泥的形成,以保证水的肥度。
其次,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对池水有很大影响,如土壤中含有氮、磷、钾等有效的无机盐类,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水的肥度。
再次,土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而释放至水中,同样有利于池水变肥。
总之,在施肥前,应对不适宜的池塘条件进行改良,中和酸性,增加溶氧,是提高肥效的必要举措。
5、常见施肥无效的原因
⑴清塘时使用消毒剂或烈性杀虫剂过量,藻种缺乏,池塘肥水难。
⑵池水硬度高,池水营养盐磷缺乏,造成藻类生长受到限制,短时间内难于繁殖。
⑶青苔、丝状藻类或大型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掠夺了水体大量的氮、磷、钾,使单细胞藻类难于生长。
⑷浮游动物(如水蛛,轮虫等)大量繁殖,肆虐摄食藻类,使池水变清,池水难于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