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4-9-21)编辑部:家住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新村的周德洪老人近日给笔者打来电话,称在剡溪边发现一些“怪螺”,要求笔者前去调查。
在周大伯的陪同下,笔者在嵊州大桥到南桥之间,看到了一些红色的卵块粘在堤坝壁上,南桥桥脚下尤为集中,许多鲜红的卵块粘挂在水泥壁上,令人毛骨悚然。在现场,笔者捉到了一颗“怪螺”,其外观与普通田螺十分相似,但个头比田螺要大,螺壳内壁可以看到褐色的花纹。
笔者将捉到的“怪螺”送到了嵊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断定为福寿螺。据专家介绍,福寿螺系大型水生螺类,原产南美阿根廷,被国家环保局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福寿螺是某些传染病源的中间宿主,如果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螺肉,容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一旦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7年前,温州曾发生过55人集体发病事件。为此,专家提醒市民,福寿螺不能随便吃。至于剡溪内的福寿螺是否有传染病源寄生,嵊州市疾控中心将请省里有关专家鉴定。
据介绍,福寿螺繁殖速度惊人,1只雌螺经1年两代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由于是“外来客”,福寿螺在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对水稻、茭白、菱角等农作物危害很大。(浙江日报)
采集:姜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