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火军。
长薄鳅身体美观,极具观赏价值。其体色土黄,头部具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体侧有5-6条深褐色马鞍形的垂直带纹,背鳍和尾鳍各有3-4条褐色带纹,其余各鳍都有花纹。1989年在新加坡世界观赏鱼研评会上曾获金奖。
长薄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必需氨基酸,且有利尿、滋阴等药用功效。市场上价格昂贵。所以长薄鳅是观赏和食用兼备的名贵鱼类,发展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长薄鳅已属易危鱼类,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鱼类目录。长薄鳅又是名贵观赏鱼类和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和分布
体长,侧扁,尾柄高而粗壮。头侧扁而尖,头长大于体高。吻圆钝而短,口较大,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上下唇肥厚;唇褶与颌分离,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很小,眼下缘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过眼后缘。鼻孔靠近眼前缘,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较大,前后鼻孔之间有1分离的皮褶。鳃孔较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缘与峡部侧上方连接。背鳍和臀鳍均短小,没有硬刺;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胸、腹鳍短,胸鳍基部具有1个长形的皮褶;尾鳍深叉状。鳞极细小。侧线完全。头部背面具有不规则的深褐色花纹,头部侧面及鳃盖部位为黄褐色,身体浅灰褐色。较小个体有6-7条很宽的深褐色横纹,大个体则呈不规则的斑纹。腹部为淡黄褐色。背鳍基部及靠边缘的地方,有两列深褐色的斑纹,背鳍带有黄褐色泽。胸鳍及腹鳍呈橙黄色,并有褐色斑点。臀鳍有2列褐色的斑纹;尾鳍浅黄褐色,有3-4条褐色条纹。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
2、生活习性
为山地边缘河流中的底层鱼,主要生活于江河中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人工养殖的长薄鳅其提体色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喜欢隐蔽在青泥苔和水草底下,在透明度大于50厘米的水体中生长良好。当水域周围有惊扰时,就急速窜游。寒冬亦可在室外浅水中生存,是广温性鱼类。
3、食性与生长
长薄鳅的食性较杂,属底栖凶猛鱼类,常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其生长快,一龄鱼体重平均达60.3克,1-2龄可达商品规格。它的营养价值较高。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
4、繁殖习性
长薄鳅性腺结构雌、雄不同,雄性精巢成对,呈乳白色;雌性卵巢发育早期呈浅肉色,后期为青灰色或浅黄色。
二、苗种生产
长薄鳅人工养殖所需要的苗种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采捕自然中的长薄鳅苗;二是人工繁殖,目前长薄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已基本成熟。长薄鳅繁殖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时间短且集中,正确掌握催情注射时间、种类和量,才能保证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特别是生殖孔附近饱满、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雄鱼能出精液,精液呈点状,即可采用。
三、苗种培育
当卵黄苗转到暂养池培育2——3天后,鱼苗已平游开始摄食时,即可下塘进行苗种培育。下塘时注意水温相差不大于2℃,培育水温度最好控制在18——23℃,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1、放养前准备 培育池一般2——3亩左右,选一晴天中午用生石灰60斤/亩进行干塘清塘,2天后施加250——400公斤/亩腐熟的鸡粪或家禽粪,加池水至20——30厘米使其充分发酵。若天气好,水温在18——22℃时,7——8天左右池塘中轮虫量可达到顶峰,这时是鱼苗下塘的最佳时期。
2、苗种放养 鱼苗下池时,水温变幅±2℃,放养密度一般8——10万尾/亩。池塘培育4——5天左右,塘中浮游动物基本不能满足摄食时,可开始投喂适口的粉状料。12——15天后,鱼苗长到一寸左右就开始分池过筛,进行拉网训练。
3、网箱培育 根据网箱大小,水质和水流情况,合理安排放养密度,一般100——200尾/平方米。饲喂要用鲜活、干净的浮游动物,投喂前必须用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鱼苗装箱后,头两天投喂必须用40目筛绢将浮游动物过滤好,选过滤下的小型浮游动物投喂,以增强适口性,两天后可直接投喂,可逐渐开始投喂人工粉状饵料。
四、成鱼养殖
长薄鳅苗种一般培育到2——3寸就可以下塘进行成鱼养殖。长薄鳅的成鱼饲养可在池塘、网箱和流水池中进行,但现阶段以池塘养殖为主。该鱼属于底层鱼类,在池塘养殖和流水池养殖时要特别注意改善底质,应经常用生石灰清塘;长薄鳅在弱光条件摄食为最好,投喂时间应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养殖期间不能太惊动鱼,以免影响其生长。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根据当地条件而定,一般5——10亩范围内均可养殖,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出水处的深度要低于进水处,以便于池水交换和清塘。进、出水口需设置过滤设备和防逃设施,以免进水过程中野杂鱼进入和长薄鳅逃跑。
2、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10——15天,池塘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5——22千克或生石灰100千克清塘。2天后灌入新水至70厘米,可适当施加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提早培育出蚤类等浮游动物。一般7——10天后放养长薄鳅苗种。放苗前,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最好先试水,确定长薄鳅苗种能适应水体后再下种。
3、放养量和饲喂 长薄鳅养殖靠群体产量,1——2寸鱼苗放8000——15000尾/亩。放养后的前一周内可以不投喂饲料,池塘内的天然饵料可满足长薄鳅苗种的摄食。而后必须投喂人工饵料或追施肥料,以保证长薄鳅有足够的食物。投喂饲料时应注意投喂量和时间,应该做到“四定”。并根据池塘和养殖情况制定合适的投喂方式。
4、饲养管理 每天必须巡塘,观察水质,适时施肥和投饲,控制水质,防止水体缺氧。定期清理食台,并在食台边用漂白粉挂袋消毒。水质管理是水泥池养殖长薄鳅的关键环节。水要爽、活,水的溶氧量必须达到4毫克/升以上,pH值要求在7.5左右。一般可以定时换水或平时保持一定流量的微流水。此外,还应该经常检查食台,了解摄食情况,以便控制投喂量和及时捞出残余饲料,防止水质变坏。
(二)网箱养殖
很多地区已经有捞野生苗进行网箱养殖成功的实例,并在进一步更深入的进行网箱大面积集约化试养。该鱼网箱养殖应该设好食台,投喂要做到四定,饵料应是人工配合粉状料或软性料。并且要根据鱼规格大小,确定投饲率、投饲时间,投饲方法在日投喂量和投喂时间确定后再进行“四定”养殖原则。饲养管理时,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每只网箱要记录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与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每日要巡视察鱼情、水情,做好管理工作。
(三)流水养殖
长薄鳅很适合流水养殖,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流水养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一定要通畅,防逃措施要做好,底层鱼类要求底质要好,所以排污去残渣是养殖中应该时常关注的问题。流水环境条件下,养殖密度比池塘的要高,所以更应该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应经常巡塘,防止以外发生。
五、疾病防治
长薄鳅从不到水面活动,一旦在水面活动则表明鱼有病,因为在水底活动,并且食性特殊,内服药不好用语治疗,所以防病工作在长薄鳅的养殖中显得特别重要。在预防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因,切断传染与侵袭鱼体的途径,又要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
(一)疾病预防
1、清理池塘 清理池塘有两种方法,干塘清理和药物清理。干塘清理比较简单,方法是冬季把塘水排干,暴晒数日后将表层淤泥挖去一层,然后让塘低继续暴晒,以达到清楚病虫害的目的。药物清塘可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生石灰清塘在放鱼前7——10天,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消毒,池中放3——5厘米深的水,使泼洒的生石灰能分布均匀。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如果塘泥太厚,应该加大用量。带水清塘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清塘的方法是先将生石灰块加水全部熟化成粉状后,在船中加水搅成浆状,进行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药性消失需7天。漂白粉清塘每亩水深一米用13.5公斤(20ppm)。如果将池水排至5~10厘米,每亩用量为5~10公斤。施用方法: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清塘后3~5天便可放鱼。因此,用于急于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
2、药物预防 长薄鳅在运输、分塘等操作时,应该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使用方法是鱼体药物消毒,一般分为药液洗浴挂袋消毒。药浴消毒是将鱼集中在一处小水体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较大浓度洗浴。挂袋是将药物装在袋中挂在在食场周围,以达到预防疾病和切断传染的目的。
(二)常见疾病治疗
1、白皮病 又叫白尾病,此病一般因拉网或管理、操作不慎,檫伤鱼体,细菌侵入而引起。病原是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扩大,向前后蔓延,背鳍和尾鳍之间的体表出现白色。最后病鱼头朝下、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
治疗方法:a、用漂白粉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b、用每立方米水体含12.5的金霉素溶液浸洗病鱼30分钟。
2、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 鳃丝上常附着污泥和黏液,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烂掉一块,从外面向里看去似一个头面的小天窗。病鱼常上浮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发黑,体态消瘦。
治疗方法 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间隔24小时连续泼两次。
3、车轮虫病
症状 由车轮虫大量寄生在鱼的皮肤或鳃等部位引起,病鱼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死亡。
治疗方法:用1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0分钟,能有效杀灭苗种体表寄生虫和车轮虫。也可全池塘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单用硫酸铜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
4、小瓜虫病
症状 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有许多小白点,此小白点即为小瓜虫,内外还可见虫体寄生引起组织增生的点状包囊。体表黏液增多,鱼体消瘦,病鱼游泳迟钝,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塘游动。
治疗方法 将病鱼转到清塘不久的水体中,转移时将病鱼用每立方米水含2克硝酸亚汞溶液浸洗3——5分钟。也可用辣椒(250克)、生姜(100克)和苦楝树皮、叶(100克),混合加水煮后全池泼洒。此病一定要发现后马上治疗,因为此病能很快导致大面积死亡。
5、斜管虫病
症状 鱼分泌大量黏液,使鱼的皮肤和鳃部的表面呈苍白色,或使鱼的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灰色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消瘦发黑,漂流水面,呼吸困难,不久死亡。
治疗方法 流行季节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防治。也可用2%——5%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连续进行3——4次,每次间隔24小时;或用150毫克/千克福尔马林浸洗病鱼10分钟。
另外,长薄鳅属底层鱼类,残渣剩饵及鱼类粪便很容易在池底积存,引起鱼类皮肤黏液增多,导致鱼病及影响鱼类呼吸,从而死亡。养殖喂养盛期,每半月以25千克/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排底层水,冲注新水以改善底质和水质也相当必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