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福建日报资讯: 就地近海为鲍鱼建度夏区
鲍鱼被称为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是莆田沿海主要的海产养殖品种。由于鲍鱼苗不耐高温,以前莆田养殖鲍鱼的成活率只有40%。2004年,莆田鲍鱼养殖户想出一个新点子,到山东、大连等地租赁海域,让鲍鱼北上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季,度夏时间从5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虽然北上度夏增加养殖成本,但成活率却由40%提升到70%,而且成功度夏的鲍鱼成长周期缩短了3到4个月,其中利润相当可观。
鲍鱼养殖一直以来是莆田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达7000万元。因鲍鱼养殖要求水温常年保持在12℃至25℃之间,随着石城海域水温的升高,以往每年5月份鲍鱼都要转产山东度夏,费用高、耗时长、手续繁琐,给鲍农带来极大的不便。石城村鲍鱼养殖厂厂长郑志辉说:“每年北上鲍鱼成活率虽达到60%至70%,但成本也高,一串鲍鱼大概费用会增加100元。”数千万粒鲍鱼长途奔波,成为困扰石城鲍农的一个难题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今年,石城鲍农转变养殖理念,提出在石城近海建立鲍鱼度夏区的构想。通过鲍农努力,一个覆盖面积达1000平方米、投资约500多万元的鲍鱼度夏区建成。该度夏区的室内温度与山东海域温度相当,可供5月未北上山东度夏的1000万粒小鲍鱼就近度夏,极大降低了鲍鱼转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费。
石城鲍鱼搬迁入度夏区后,既消除水温不适对鲍鱼养殖的难题,又消除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对鲍鱼养殖的影响,解除了鲍农的后顾之忧。今年石城村有20户养殖户约1000万粒鲍鱼在家门口“避暑度假区”安全度夏,其成活率达到90%。预计明年夏季将会有更多的莆田鲍鱼留在家里过夏了。
迈上品牌化合作化发展之路
莆田南日岛是全国鲍鱼的主要产地之一。南日岛自1997年首次引进鲍鱼养殖,发展至今拥有网箱养殖浮排14200口,在养数量达1.3亿多粒,拥有浮屿、娘屿、官沃、西罗盘、线屿、燕池等六大养殖基地,是南日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年创产值约10亿元,其产量约占全国鲍鱼产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初,南日鲍鱼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成为福建省第一件水产类证明商标,该商标以“南日鲍NAN RI ABALONE及图”作为商标式样,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是南日鲍协会。这标志着莆田市南日鲍鱼产业正式迈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南日鲍也是莆田市首个地理标志产品。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核准秀屿区南日清宏鲍鱼养殖场、秀屿区南日海兴鲍鱼养殖场等9家南日鲍养殖企业使用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这是莆田市首批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9家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其产品上使用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依法接受监督。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启用,将进一步加强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的后续监管和保护工作,确保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
近日,秀屿区南日镇鲍鱼养殖户刘亚芳通过注册登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鲍鱼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9月11日,秀屿区首家鲍鱼专业合作社在南日成立,标志着南日鲍鱼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截至目前,南日全镇共有鲍鱼专业合作社79家,成员出资总额3.0379亿元。
应对市场调节、养殖风险和受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拉动是促进南日鲍鱼专业合作社迅速兴起的原因。各鲍鱼养殖户纷纷道出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初衷与期盼,他们或期待政府补助,或争取信贷便利,或便于参加保险和商标运用。南日镇鲍鱼养殖户郭玉树成为秀屿区第一个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后,尝到了订单多、融资易的甜头,便介绍其他10多个各种养殖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迈上致富之路。目前,该区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着南日鲍鱼产业10多年的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海洋经济的不断壮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