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3-06-30新闻)南方网讯 记者昨日(6月29日)从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获知,6月23日发生在深圳市后海湾、东角头渔港、蛇口港、三突堤等附近海域的赤潮已经消失。
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华接表示,由于这些区域大规模实施填海开发房地产,已使渔港面积日益缩小,加上生活废水不断排放进渔港,渔港与海洋之间的水交换通道已经很小,赤潮因此频繁发生。
6月23日发生在深圳以上海域的红褐色赤潮带,面积约12平方公里。采样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海域发生了中肋骨条藻赤潮,赤潮生物的平均个体密度为1.70×107个/L.据介绍,中肋骨条藻本身无毒,不会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王华接表示,由于当地填海项目已成为事实,要改善渔港的环境,就必须从制止排放生活废水入手。值得庆幸的是,从全省各港口情况来看,类似此类环境污染的案例并不多,且此次发生赤潮的渔港其主要功能不是海水养殖,因此未对渔民的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