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资讯:
大闸蟹的“模子”是“乌小蟹”努力的方向 |
崇明岛的蟹种好,却养不大自己岛内的河蟹,长期以来被老上海们戏称为“乌小蟹”的崇明蟹今年可要摘下这顶帽子了。经过岛内蟹农们和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一年的努力,十月底来自崇明岛的四两“规格蟹”将爬上市民们的餐桌,与长期占据主流蟹市的阳澄湖蟹、太湖蟹来个“本土作战”。
本地蟹难敌“徒子徒孙”
“岛内养蟹苗、岛外育成蟹”,尽管连阳澄湖出产的大闸蟹也取自崇明蟹苗,但由于岛内水质偏咸,不宜养大河蟹,使得各大湖区的大闸蟹风头都盖过崇明蟹。2008年崇明县外河蟹养殖面积100万亩,成为全国之最。养殖区域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10个省的28个县、市的35个湖泊。
那些生在崇明的小蟹苗,长大之后摇身变成“阳澄湖蟹”、“太湖蟹”、“洪泽湖蟹”等出入于市场之中,崇明本地蟹难以招架。由于规格太小,养殖规模也不大,崇明蟹甚至难以进入上海市区市场,这不禁让崇明人有些不甘心。“尽管老上海人都知道崇明老毛蟹,但由于大多在岛内销售,即使是有名的‘六月黄’也因为产量少,批量进入市场的不多,影响力也不大。”崇明县农委水产科主任龚洪新对此颇有感触。
四两蟹将成主流规格
这样的局面将在今年十月打破。龚洪新欣喜地告诉记者,雄蟹四两,雌蟹三两半将成为崇明蟹的主流规格,十月底就可亮相上海市场。“前两天我刚刚下去调研,长势很不错,目前普遍长到了二三两,有几个蟹农和我保证,长到四两没问题。”
崇明蟹过去难逃“乌小蟹”命运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质偏咸,造成小蟹提前发育,长到180克后就停止生长了。现在长江北支水质淡化,崇明岛内的河水盐度相应下降,河蟹的生长环境已得到改善。“目前岛内共有三千多亩的养殖面积,每亩可出产50多斤河蟹,三两半雌蟹、四两雄蟹的售价大约在150元/斤。”
而去年6月,崇明县政府和上海海洋大学签订了“水产科技合作协议”,并在绿华镇建立上千亩规模的蟹养殖示范基地,专攻大规格商品蟹养殖,“精养”成为崇明蟹的养殖宗旨。
精养蟹只吃天然饵料
龚洪新表示,和大部分湖区粗放型养殖不同,崇明蟹实行精养,从源头抓起。
从来自长江系的大闸蟹亲本,到培育蟹苗、蟹种,依照“选优选大”的原则,经过层层筛选,只有规格大的产品才能最终入选。而在养殖过程中,蟹农们在蟹塘中种上水草模拟生态湖泊的环境。“早在三四月,我们就在蟹塘里种水草,这样河蟹不但能吃点水草,最主要晚上还能趴在里面休养,睡好了自然长得壮。”
精养的重点则在于喂食。“崇明蟹只吃全天然的动物性饵料,小鱼小虾还有螺蛳,这些能够增加蛋白质的饵料是主食,有时候还给它们吃些泡发的玉米,可以多长蟹膏。”龚科长告诉记者,和湖泊养殖不同,崇明蟹的饵料要投放到十月,有些蟹农甚至在池面结冰的时候也喂养螃蟹,为的就是增加营养。
老毛蟹蓄势扩张
“尽管我们的老毛蟹是养在河塘里,但它的口感不逊色于阳澄湖、太湖这些湖泊出产的大闸蟹,入口的甜度和鲜度都是比较高的。”在龚洪新的眼中,崇明老毛蟹是一颗蒙尘的明珠,未来两年将大力发展河蟹养殖。
2007年崇明老毛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品牌地位得到认可和维护,但市场上的认可度依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除了提升崇明蟹规格,当地还将扩大养殖规模。“我们有一个《高效生态农业3年行动计划》,到2011年现有的3000多亩蟹塘将发展成5000亩的标准化蟹塘,产量可大大提高,可让市区老百姓都尝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经营管理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