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众日报资讯:开海后收获大
9月4 日晚上9 时,胶南市琅琊镇杨家洼码头,万家灯火,如同白昼,码头里停泊着满载而归的渔船,渔民们正兴奋地向岸上运送捕捞的海货。
“今年休渔开海后头一次出海,就打捞上来两吨多,又是一个好年景。”手指船舱里满满当当的海鲜,渔民杨及格掩饰不住喜悦。
别看杨及格只有30岁,作为地道的琅琊本地渔民,从事海上捕捞已经 9个年头了。他家里有5口人,全靠捕捞和海水养殖给养家庭。
9月1日中午,杨及格和两名渔民驾驶鲁胶南渔 5975号渔船,跑了9 个多小时,在距岸 70海里左右的海域作业,拖网捕鱼。
“海里的鱼比以前要多,货量比较大,收获了两吨多,以凤尾鱼为主,还有鼓眼鱼、带鱼、红头……”杨及格说,这次捕捞的收获较之往年这个时候要好一点,这与青岛休渔、 增殖放流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渔民“排船”有补贴
船老大吴学璀对这次收获也很满意,只是价格较往年同期有点偏低,凤尾鱼每公斤只能卖到大约 1.8 元,而去年这个时候能卖到 2.4 元以上。
他认为,原因主要是休渔期刚结束,渔船回来的时间比较集中,码头卸货量一时间比较大,加上今年产量较往年要高一些,并且受季节影响品种又比较单一,等到10月1日以后进入黄金渔期,大量质优价高的海产品将陆续出海,那段时间将是渔民最收获的季节。
吴学璀算了一下账,这次出海,刨除成本(400 公升柴油、3 吨半冰、渔网损耗 300 元左右、人工费等),3天挣了2000元。
船上的雇工吴仕垛从事海上捕捞5 年多了,他说今年的形势比较喜人,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挣的还会多,到年底他可挣到 2.5万元。
对于休渔政策渔民们刚开始都有抵触情绪,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捕捞产量的稳步增长,捕捞效益的逐年提升,渔民们都尝到了甜头,慢慢从被动禁渔到主动休渔,而且在整个休渔期间,渔民可以休养生息,检修渔只。
杨及格就利用休渔期收拾了网具,给船拉坞、上漆,并和伙计们参加了镇里和村里组织的渔业安全培训等,为休渔期后的新一轮海上作业提高了安全保证,全镇每年的海上事故逐年递减。
西杨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杨德省介绍,这几年渔船更新的数量是逐年增加,不光是本地渔民在“排船”,就连一些东北和别的地方的外地人都来这里“排船”。主要是因为国家不仅取消了征收农业税这一块,还增加了燃油补贴,一条20马力的船每年国家可以补贴 1.5万元,马力大的船能补贴到12万元以上。这几年海上捕捞的效益非常好,渔民们挣的钱很多,镇上和村里从贷款、技术服务到政策扶持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渔民“排船”。 为了方便渔船靠岸,村里通过各种途径共修筑了13处码头为渔船停靠加水、加冰、加油、销售等。
海鲜次日“跃上”市民饭桌
杨德良是杨家洼码头的一个海鲜收购商,每天要收购5吨多鱼。他说,这段时间主要出凤尾鱼,这些鱼主要用来做饵料,供给本地的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户,甚至远销到枣庄微山湖、河北等地的淡水鱼养殖和畜牧养殖等户。“这几天捕捞的梭子蟹,能够销售到北京、大连、济南等城市,像鼓眼鱼、带鱼等比较上档次的高价鱼将销往青岛等地,有的当天就可以‘走上’市民的饭桌。”
杨德良介绍,等10月1日以后,出海捕捞的星鳗鱼,加工后将销往日本,章鱼将销往韩国。“今年不算是畅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皮毛动物养殖效益下降,使类似凤尾鱼等这种饵料鱼需求量下降,我们一般都是先将其冷藏起来,等待价格上调再出手卖掉。”
晚上11时,码头依旧是忙忙碌碌。渔民杨及格讲,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随着潮流,还会再有一批渔船陆续入港,这种繁忙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8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