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经行业专家粗略估计,全国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1500家,广州1000家,但用户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培训机构却寥寥无几。
目前国内培训市场的失序,究其原因,主要跟国内培训市场的产业化程度不够有关。产业化的根本是市场化,它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高度的自律意识。有的教育专家认为,“产业化”是建立在市场规律基础上的行为,在外部环境方面,它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在内部环境方面,它需要有高度的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综观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两方面的环境都存在着“先天性不足”:首先,建立游戏规则的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次,培训机构的自律意识不够;很多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他们忘记“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它的首要任务是“树人”,然后才是“赚钱”。由于市场的监管体系高度脆弱,当动机发生错位后,培训机构的“自律空白”对职业培训市场、学员乃至学校自身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北大纵横研究员保守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仅2006年国内培训市场总体规模达到了3700亿元,巨大的市场诱惑,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使得进入者鱼龙混杂,整个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声誉。
《中国培训市场分析报告》的作者同时也提出了培训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市场混乱、师资匮乏、课程僵化、品牌弱势,分析非常专业和到位。笔者通过近10年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与众多培训专家讲师的交流探讨,其实除了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之外,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且众多培训机构都不愿去揭的一个“伤疤”,那就是培训机构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学习、培训与提升,是上述问题的直接诱因。据笔者长时期跟进调查,培训机构内部问题普遍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培训机构的投资者急功近利,未弄清培训行业的本质。
第三,不注重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定位、产品研发,多管齐下,百花齐放。
第四,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产品在“红海”中血拼。
第五,营销人才流动性、流失率较大,客户资源流失大。
第六,培训服务跟不上,培训投诉居高不下,“传播者”、“回头客”少。
第七、产品没有及时更新换代,缺乏知识、案例创新。
第八,不能把握成熟的培训产品业务延伸时机,以及客户的持续开发利用。
第九,卖产品成了“忽悠”客户。
第十,宣传推广手法老套,招生疲软。
第十一,对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没有长远规划,小投入大回收投机思想普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