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年来,象山县高塘岛乡2000余亩海水池塘推广了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技术。由于梭子蟹茁种育于原池已经适应了池塘环境,因此原池养殖十分顺利,近三年连续获得成功,梭子蟹平均亩产达到60~75千克,再加上混养的脊尾白虾和缢蛏,平均亩产值
达到8000元左右、亩利润达到4000元以上。
一、池塘育苗准备
1.池塘要求池塘呈方形,一般为3000~6000米²:(也可以是10000~13000米²:的较大池塘)、水深1.5米以上为宜。池底为泥沙质,池壁铺黑色地膜。
2.进排水系统 新鲜海水进入池塘后必须消毒沉淀。进水网用40~60目的锥形筛绢网,排水网用60目的弧形筛绢网,避免出水时幼体逃逸。
3.配置增氧机增氧机配备功率要求l米水深O.15千瓦/亩。增氧机可以选择水车式增氧机或者底充式增氧机。有条件的池塘可以采取水车式增氧机与底充式增氧机相结合,增氧效果最好。
二、亲蟹的准备
用于土池人工繁殖梭予蟹苗的抱卵亲蟹一股是4~5月份从海里捕捉、体重在250克以上的天然怀卵蟹。
1.亲蟹选留 海上捕捞的抱卵蟹,挑选带有发眼前黄色卵的,这样亲蟹发育比较集中,便于管理。如为黑色发眼卵,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干燥或其他刺激后易引起异常孵化、脱落、畸形,死亡率也高。
2.抱卵亲蟹饲养亲蟹放养密度3~6只/亩,抱卵蟹采用笼养办法进行饲养,每只蟹笼放入2~3只。水深保持1.2米左右,盐度稳定在16~30,PH7.8~8.5。每天投饵,饵料为鲜活贝类、杂鱼肉、沙蚕等,投饵量按体重的20%~30%,早晚各一次,并经常清除笼内残饵。保持塘中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笼子顶端离水向80厘米左右,不能漂浮在水面,以防水温变化太大而影响亲蟹的胚胎发育。
三、幼体培育
1.清池消毒 4月中下旬,布幼体培育开始前的15~20天,用生石灰、茶籽饼清理和消毒池塘,杀死敌害生物,清除池底污泥,维修进、排水闸门等,以保证培育工作顺利进行。放幼前7天左右注满水,再用50~80克/米³。的漂白粉全池消毒。
2.布苗时间 控制梭了蟹怀卵蟹在5月中下旬排幼,育苗会比较顺利,养殖单产会较高。此阶段水温在20~26℃,幼体生长良好,每隔3~5天就蜕壳1次,育成大眼幼体1 5天左右,育成稚蟹在30天以内。布苗太早影响存活率,太迟则影响当年养成商品蟹规格。
3.幼体饵料培育和投喂 梭子蟹各期蚤状幼体都是杂食性的,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摄食有机碎屑。“先肥后清”控制施肥投饵的育苗方法是幼体培育阶段的技术要点。所谓“先肥”就是在放幼前4~5天施用“肥水宝”或施用氮肥1~1.5千克/亩和过磷酸钙100~150克/亩。如遇阴雨天气,藻类繁殖不佳,可用1~1.5千克/亩熟豆浆泼洒肥水,这前阶段称之为“肥水”。待蚤状幼体进入II期时,停止施肥,开始加水或换水,一般每天加水或换水1/5~l/4,保持池水清新,同时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等鲜活饵料,满足蚤状幼体摄食需要。由于经常交换池水,以及不再施肥,池水逐渐变清,这后阶段称之为“后清”。一般清塘半个月后,桡足类等大量繁殖,此时幼体在第ш期以上,幼体则以桡足类为主要饵料。幼体发育到第Ⅳ期后,需补充一些卤虫和冰冻桡足类等。
4.水质调控
(1)换水:梭子蟹蚤状幼体处于I~III期时,主要以加水为主,少量放水。II期以后,增加换水次数与水量,每隔2~3天换一次,每次l/3左右,以促使幼体变态整齐。
(2)水质监测
水体溶氧量:梭子蟹蚤状幼体对溶氧的要求较高,池水的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尤其每天早晨要对溶氧加以监测,防止池水缺氧。
盐度:梭子蟹蚤状幼体盐度要求22以上,大眼幼体为15.6以上,幼体为10.8以上。盐度太低会影响幼体的变态和成活率。育苗土池水深保持1.5米以上,遇大雨时及时排除表层淡水,控制盐度不致变化太大。
酸碱度:幼体培育与海水的pH值关系较大。池水中含有高密度的浮游植物,pH值呈夜间低、白天高的态势,一日之间通常波动范围_在7.9~8.8。若池水pH值升到9.2以上时,幼体就会活力减弱,有的可引发气泡病,最终逐渐死亡。因此,要注意浮游生物的数量变化,当有可能出现这样情况时,必须提前加水或换水,稀释浮游生物的密度。pH维持在8.2~8.6。
氨氮:一般来说,池水pH为7.7~7.8、水体总氨氮达1.1~2.1毫克/升时,对幼体并无多大危害。只有氨氮在总氨氮中的比值随pH值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时,幼体成活率才会急剧下降。因此,氨氮含量的监测指标应考虑到pH值范围。氮氮含量应控制在0.03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0.2毫克/升以下。
四、大眼幼体后期及稚蟹期管理
1.投饵适口充足 当大眼幼体发育到稚蟹时,投饵不足会造成相互残杀,数量严重下降。因此要增加投饵次数,每2~3小时投喂一次。饵料以冰冻桡足类为主,投饵量为体重的200%~300%。
2.防止互相残杀 大眼幼体发育到稚蟹后开始底栖生活,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也会互相残杀。防止互残的主要措施是促使幼体发育同步,在池底插上若干网片、松树枝等附着物与隐蔽物。
五、小结
1.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集成技术是海水池塘梭子蟹养殖中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日前该养殖模式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而且该养殖模式的优点越来越突出:一是原池育苗为广大水产养殖户节约了购买苗种的成本,实现了苗种自给;二是提高了梭子蟹苗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养殖成活率,进而节约了养殖饵料成本;三是最终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四是整个过程实现育苗、生产一体化,全程进行了无公害养殖生产,保障了养殖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溯性。
2.该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是调节抱卵亲蟹的同步成熟性,以便控制亲蟹同步产卵、幼体同步变态发育,以至实现梭子蟹苗种的同步生长与减少了互相残杀,同时保障梭子蟹育苗生长各阶段饵料的充足,最终实现梭子蟹的高产和稳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