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烟台晚报报道 这两天,“赶海难”的话题引起众多市民的共鸣,但也有一些人士对此不以为然。部分海域承包者表示:市民来赶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二者之间没商量;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则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免费午餐。玩,是要付出代价的。
烟台长生集团一位曲姓副总对记者说,从滨海假日酒店到海韵广场,海岸线长约1.5公里,该集团依法取得了这片海域的使用权,主要用来养殖海参。他说,他们每年都向国家上交管理费用。承包者每年还要向海里投放海参苗、小蛤等,投资不菲。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然不会允许外人随便进入“领地”。
据该集团保卫科曲科长介绍,他们每天派出20多名员工在海边看守,但依旧防不胜防,屡有市民或外地游客擅闯“禁区”,顺手牵羊捡拾藏匿在礁石下面的海参。至于市民们反映强烈的看海人员态度粗暴的问题,他认为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经常教育员工,遇到不知情的赶海者时,要先告知,再劝其离开,并要求赶海者把捡拾的海珍品抛回海中。”这位保卫科长抱怨说,有些市民“竭泽而渔”的赶海习惯令他们深感头疼。“连手指甲盖大的小蛤、黄豆粒大的小香螺也不放过。其实,这么小的东西并不好吃,可赶海的人就是等不及它们长大。”他说,如果不加干预,赶海者便会蜂拥而至,进行掠夺性的采挖,渔业资源很快就会被扫荡一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像过去那样随便赶海、钓鱼已不太现实了。市民应树立有偿用海的意识。
他说,两年前,他所在的企业投资在豆卵岛周围进行人工造礁,如今已收到良好的聚鱼效果,在人工鱼礁区可以很轻易地钓到1斤多重的野生鱼类。考虑到烟台有众多的“钓鱼迷”,该企业专门成立了海钓俱乐部,提供有偿服务。但“钓鱼迷”们并不买帐,费尽力气,也只发展了不到20个会员,最后只得放弃。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好多人并不是掏不起这几百块钱,关键是没有这个消费意识。随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以及捕捞技术越来越发达,渔业资源枯竭是必然的,这是世界性的问题。过去那种一半海水一半鱼、虾蟹贝类俯拾皆是的状态已不可能再现。涵养渔业资源需要巨大的投入,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因此可以说,钓鱼、赶海的免费午餐时代已经终结。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