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洋研究所资讯:日前,青岛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中科院海洋所王雷研究员主持并完成的“罗非鱼全下脚料无污染高值化利用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集成创新明显,所建立的罗非鱼全下脚料无污染高值化利用技术及产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建立了对于罗非鱼全部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开发了多种市场前景广阔的高值化产品,包括利用热熔-联合酶解制备的鱼鳞、鱼皮胶原蛋白和胶原多肽,生物酶及冷气流超微粉碎生产的鱼骨钙,定向酶解鱼肉边角料制得风味良好的鱼多肽,以及温和酶解鱼内脏制备的精制鱼油与鱼肝膏等。项目已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工艺并在企业建立了中试生产线,为规模化开发提供了保障。在整个高值化加工技术体系中通过不同处理工艺的组合集成技术,达到全部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实现了低消耗和环境友好。
我国的罗非鱼养殖产量据2007年统计121万吨,占全球的55%,出口总量占世界的65%,未来15年内罗非鱼产量和产值将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价格较低,正因为如此,罗非鱼产品更加受到青睐。从养殖区域分布看,我国南方四省(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占到养殖总产量的近90%,加上近年来养殖罗非鱼效益可观,因此罗非鱼养殖业在上述地区迅猛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目前罗非鱼加工环节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罗非鱼加工下脚料还未得到有效利用,已成为罗非鱼产业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问题。据调查,罗非鱼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头、尾、骨、皮、鳞、内脏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65%,本项目针对企业面临的罗非鱼加工中下脚料没有充分的利用而造成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开展的综合利用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提取高质量的产品,解决罗非鱼下脚料的高效加工与应用等关键技术,以及无污染排放技术,为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