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农村新报资讯:肖新民是一位养鱼老手,从2002年起就承包了村里380亩湖汊。由于多年养殖,鱼池渐渐地富营养化,养鱼效益不高。前几年年产鲜鱼不足15万斤,产值只在40万元以下,年纯收入没超过7万元。去年采取健康养殖技术,同样的投入,收入却大大增加了。在比上年少产鲜鱼1.5万斤的基础上,产值增长到49万元,获得纯收入11.5万元。请看肖新民为何多挣了钱呢?
第一、池底种稗,改善鱼池底质环境。肖新民在池底种了150亩稗,产青饲料800吨,节省饲肥料投资1万元,同时改善了鱼池的底质环境。
第二、投喂健康颗粒饲料,增大上色鱼规格。去年肖新民使用通威、正大集团生产的颗粒饲料40吨,鲜鱼增长快,草、鲤、鲫、鳊鱼出池规格增加1成以上,草鱼规格达到9斤,比上年同期增重2斤,上色鱼增产1.2万斤,增加产值4.8万元。
第三、主养花鲢,降低鱼池的载鱼量。肖新民将以养白鲢为主的渔塘改为以养花鲢为主,多放花鲢,少放白鲢。虽然降低了鱼池的载鱼量,却增加了收入。投放规格0.5~0.6斤/尾的花鲢鱼种1.8万尾,产3.5斤/尾花鲢6万斤,比上年多产花鲢5万斤,产值21万元,增加17.7万元;投放白鲢2400尾,比上年减少6万尾,产白鲢2.2万斤,产值6.6万元,少产白鲢7.8万斤,减少产值7.4万元。花白鲢总产减少2.8万斤,而产值却增加10.1万元。
第四、使用生物鱼肥,降低病害。以前肖新民投化肥100多吨,投资7万元,不仅鱼产量低,产品质量也欠佳。去年,他投资9万元使用生物有机鱼肥30吨,不但确保了花白鲢健康生长,而且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水质,降低了渔业病害。过去他每年用于防治鱼病投资在2.3万元左右,却死鱼3万余斤。去年防治鱼病投资只有3500元,却保证鲫鱼、鳊鱼均未发生暴发性流行病,多产鲫鱼、鳊鱼6000斤,增加收入近3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