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三亚晨报资讯: 今年南海伏季休渔期提前半个月,自5月16日12时起至8月1日12时止,我国南海海域(包括北部湾)全面进入休渔期,渔船回港,渔网入库,渔民上岸。三亚市664艘张网作业的渔船全部卸网归港停捕,让南海鱼群得以安宁生息,产卵繁衍,孵化后代。一时间,港口、码头冷冷清清,水产品批发市场门可罗雀。但记者发现,平日爱吃海鲜的三亚人仍然食之有鱼,而且价格上涨也不算高。这些水产品从哪里来呢?记者日前走访了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场。
据介绍,近年来,由于海洋捕捞强度增加,海洋水产资源持续衰竭,加上气候反常、海况不佳、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但我市渔民造大船闯深海,改变生产方式,更新生产技术,保持了旺盛的生产势头。1至5月份,水产品产量产值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主要经济鱼类如鳗鱼、鱿鱼、鲳鱼、带鱼、马鲛鱼、红鱼等名优产品数量大幅度提高。然而,休渔期间,水产品上市量必将减少,鱼价上涨理所当然,小鱼小虾将成为供应市场的主产品。因此,为了使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食之有鱼,三亚市主要通过以下4种渠道保证市场供应。
大海捕捞停止 近海养殖起捕
伏季休渔期间,三亚市仍然有部分从事流刺、钩捕、笼捕作业的渔船被允许出海作业,虽然产量不高,但每月产量也近万吨,是非休渔期月产量的四分之一,因而不至于“断鱼腥”。而随着海水、淡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三亚市今年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0多公顷,其中海水网箱养殖规模有6000多只,人工养殖的大黄鱼、白鱼、鲈鱼、海鳗、石斑鱼等源源上市,此外,浅海与围塘及高位池、土基塘养殖的对虾、青蟹、青蛙及各种螺类贝类等名、特、优水产品正是起捕旺季,日上市量可达数百担,因此休渔期上市的海水养殖产品不仅有所增加,而且价格上涨不高。
海水生产量少 淡水养殖量多
历年休渔期间,三亚市大小渔贩子都到外地淡水养鱼场组织大量鱼货回来供应,使日上市淡水鱼可达数吨,缓解了“吃鱼族”的需求。前两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国家政策允许将部分产量低的农田及中、小型水库改造为养殖塘,养殖鱼、虾、蟹、蛙等,使全市的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已达870多公顷,而且养殖种类增多,产量也大幅度提高,预计达到12300吨,也补充了三亚休渔期间鱼货的不足。
鲜活不足 冷冻补充
由于休渔期间海洋捕捞渔船不出海,所以鲜活海产品急剧减少。但上半年全市海洋捕捞达到了3.5万吨,加上岛内沿海各地的鱼货源源不断进入三亚,使三亚市水产品的储藏量不断增加。许多渔商渔贩在休渔前就已着手组织了大量鱼货进行冷冻储藏,或加工晒干后再冷冻储藏,待休渔后才开始供应上市,旺豪、明珠广场、夏日百货、百佳汇等超市也提前大量备货,所以三亚市鱼货供应满足,从未断档。
当地货缺 异地采购
三亚人素来爱吃鱼,加上大量游客和外来打工族的不断增加,鱼货的需求量猛然剧增。因此,为了竞争鱼货市场,三亚市已悄然出现了一支鱼货营销采购队伍。他们长期在广东的湛江、徐闻、电白等地和广西的北海及岛内沿海各地从事水产品交易,将当地的中、高档鱼货源源不断地运回三亚,大大丰富了三亚的水产品市场,满足了“食鱼大军”的需求。
总之,伏季休渔期间,三亚的水产品市场仍然供之应求,三亚人平日仍可食之有鱼,外地游客也能饱餐海鲜,不必忧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