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提起淡水小龙虾,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想起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麻辣虾球、油焖大虾、手抓十三香龙虾、翡翠玉环虾……
懂点生物学知识的人则会说:这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来自遥远的美洲,本名可氏原鳌虾,一旦到了水田里,它锋利的钳子就会挥向水稻苗根、枝叶,对农业生产有害。“如果对小龙虾的了解仅限于此,可以说你对湖北农产品出口一无所知!”6月10日,省农业厅水产办副主任徐汉涛一语惊人。
他解释,湖北淡水产品产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而这种小生物居然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省农产品出口格局,创下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神话。
据省出口水产协会筹备组统计,2003年湖北水产品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其中小龙虾加工制品出口额占了七成。正是依靠小龙虾,湖北当年出口额增长了1.5倍,成为内陆水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省份。去年,小龙虾出口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
目前,湖北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加工基地。鄂产小龙虾在国际市场上炙手可热。
潜江莱克水产公司总经理郑玉林自豪地说:“只要质量上不出问题,我们的小龙虾产品在美欧市场上有多少销多少,要求供货的国际客商络绎不绝,我们不得不进行筛选。”
小龙虾带动了全省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小龙虾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7家,其中10家的产品全部出口。
捕虾热席卷江汉平原
5月中旬,在小龙虾加工企业最为集中的潜江市,小龙虾收购价格节节攀升。每只重量在41克以上的小龙虾收购价格已经超过20元/公斤,即使10克左右的幼虾也能卖到8元/公斤。而仅在三四年前,小龙虾价格还在1元/公斤以下。
原因很简单。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和越来越兴旺的国内市场,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小龙虾加工业,原料需求日益增加。
由于小龙虾还无法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只能靠在野外的河塘沟渠里捕捞,收购价格暴涨。在小龙虾资源丰富的江汉平原,引发一股“捕虾热”。有的水网密集的村庄,几乎是全民捕虾。
潜江、洪湖、监利、江陵等地,沿途都可以看到捕虾的人,有乘夜捕虾的庄稼汉,有专业捕虾的老爹,还有放学回来钓虾的学童。“为了多捕虾,有的人不择手段,用灯光照、用电击、用长达十多米的地笼下套。捕虾网的格子越来越密,连虾苗都不放过。有人甚至不惜在水里下药,不仅虾子,其他水生物也跟着遭殃。”郑玉林对此忧心忡忡。
他说:“捕捞小龙虾,一般在4月至8月份,一些工厂为了扩大加工量,今年早在3月份就开始收购,那时正是小龙虾繁殖期。”
即使这样,捕捞起来的小龙虾,仍然满足不了众多企业的巨大胃口。以潜江为例,该市小龙虾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而今年预计能够收购上来的原料不超过8000吨。
为争夺原料,企业之间竞相提价,刺激了新一波更为疯狂的捕虾热。
5年之后将无虾可捕
“湖北小龙虾出口优势得天独厚,这里集中了全国60%的资源。但这股乱捕乱捞之风如果刹不住,5年之后,湖北就将无虾可捕。”5月15日,潜江市水产局副局长潘耕直言不讳。
他强调:“这绝非危言耸听,江苏虾产业的衰败就是警钟!”省出口水产协会筹备组专门考察了江苏省的情况。他们在一份材料中写道:“江苏曾是我国小龙虾出口的重点省份,全省有加工企业60多家,2002年加工出口2500吨,占当时全国出口量的90%。2003年1月至6月仅出口400吨左右,三分之二的工厂处于停产状态,主要原因是无序捕捞导致资源枯竭。”
据了解,江苏小龙虾出口辉煌时间也就持续了五六年。如今湖北很多小龙虾出口订单,就是由江苏商人转来的。
湖北目前的状况如何呢?省政府研究室的调查显示,2004年全省小龙虾的产量在90800吨左右,原料中一级品率达到40%,而江苏、江西等省不到10%。
但圈内人士不无担心:“大好形势是在竭泽而渔的情况下取得的,只顾今天不管明天,很多地方小龙虾数量已经开始大幅下降。”
5月19日,在江陵县三湖农场青水口分场,有十多年捕虾经验的周中茂老人说:“今天捕了九斤虾,是半个月来最好的一次了。这与前几年比,小巫见大巫。当时捕虾手段远没有现在多,一天却能捕三四百斤。”
郑玉林也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请客人在鱼塘钓虾,用青蛙肉或者棉花作诱饵,一个小时可以钓好几斤,如今已不再可能。”
人工养虾路坎坷
“既然野生资源有限,小龙虾能不能像养螃蟹一样人工养殖呢?”但小龙虾却要顽强地自己选择命运。
有人尝试在鱼塘里养虾,结果惨遭失败。鱼塘里食物源不够,小龙虾产量上不来,谈不上有经济价值。有人在普通稻田里养,因为不知道虾的习性,投资过大,收不抵支,还耽误了粮食生产。
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的刘祖权就经历过上述种种失败。就在他决定放弃时,小龙虾却带给他一个意外惊喜。
原来,他所在的宝湾村位于运粮湖边,有大量没人要的冷浸田。这些田常年蓄着膝盖深的水,种粮效益很差。2001年,刘祖权以每亩20元的价格租下60亩,不种粮食,专门养虾。他先后花5000多元用来买围网、虾种,还投入饲料。结果,到第二年惨遭失败,投资收不回。
一气之下,刘祖权撤掉围网,第三年重新开始种稻,不再去管那些虾。没想到,这些冷浸田种稻之后,虾居然多起来。
惊喜之余,他开始下地笼捕捞,结果大获丰收。原来,在这种冷浸田里进行虾稻轮作,才最适合小龙虾生长。
如今刘祖权虾田扩大到160亩。眼下捕虾旺季,他的80个地笼一天最多可捕250公斤小龙虾。一个月之内,他收入了6万元。
刘祖权不经意的成功刺激了其他村民。宝湾村已有5000多亩冷浸田被用来养虾。5月份捕虾高峰期,村民一天收入2万多元。原来被人遗弃的冷浸田,租金节节攀升,由最初的20元涨到120元。
如今潜江正在总结宝湾村经验,准备在全市推广虾稻轮作,发展小龙虾养殖业。
但是,郑玉林提醒:“虾稻轮作,实际上还是让小龙虾自然生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养殖。何况像宝湾村这样常年渍水的冷浸田全省数量并不多,宝湾村的经验能否缓解小龙虾资源危机,有待进一步观察。”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