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渔网报道 上周,七个东南亚国家的渔业专家同意通过放流养殖动物到海中来提高稀有海洋生物资源。
7月15日,在菲律宾Iloilo市举行的会议上,政府渔业部门的科学家们及高级官员们发布了大家一致同意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应该养殖海洋动物直至其幼体,然后将其释放到适宜的栖息地中以加强现有资源,这是水生资源持续使用和保护综合管理政策的一部分。
这些动物将在以陆地为基础的孵卵所里被养殖,这些孵卵所与那些为农场供应鱼苗和虾苗的孵卵所相似。该解决方案强调,当例如保护栖息地和限制捕捞作业的其他解决方案失败后,才可以使用该解决方案。
以菲律宾为基地的政府间东南亚渔业部门中心(SEAFDEC)高级科学家Jurgenne Primavera表示,他们决定增加国际担心的物种数量,解决东南亚水生生物衰竭问题。这些物种有数百种,其中包括巨蛤、海马、海龟、珊瑚及鱼类,这些物种受到了例如拖网、氰化物有毒物质或爆炸捕捞等非持续发展实践的威胁。这些物种包括经济上、生态学上及养殖上的重要物种。
SEAFDEC印度尼西亚秘书处政策及工程协调者Suriyan Vichitlekarn表示,在东南亚,过度捕捞及不同使用者在有限的、不断衰竭的渔业利益冲突日益严重,这使得人们呼吁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调整渔业实践。老挝家畜及渔业部门人员Hanh Choundara表示,问题不仅仅限制于海洋物种,非持续发展捕捞、污染及沉淀也导致了湖及河流中鱼类资源及其他物种资源不断下降。
科学家们认为,应在动物放流前及放流后进行资源增加潜在危害及利益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工程中国家们应只养殖本土物种。另外,还应改进养殖及评估释放鱼苗遗传结果和健康的科技。
一些亚洲国家已放流了孵卵所养殖的鱼苗,尽管他们的最初用意是促进食品物种资源,而不是保护濒危物种。
SEAFDEC研究部主席Wilfredo Yap表示,通过资源增加及其他科技恢复海洋多样性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60多名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的渔业专家们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渔业专家参加了该次会议。ASEAN其他三个国家文莱、柬埔寨及新加坡的代表们不能参加会议。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