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5-4-18新闻)北海盛产海蜇,可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怪现象:北海人不爱海蜇。这种冷淡,不仅体现在北海人的餐桌上,而且也反映在北海的海产品加工企业上。
为了印证记者的感觉,记者走访了市内几大菜市场的海味行,记者很难找到一块海蜇皮。在南珠市场经营海味的摊主告诉记者,这个市场的商家很少经营海蜇制品。一位经营海味的中年妇女竟然还惊讶地反问记者:“不是说海蜇有毒吗,还能吃?”
记者辗转来到位于云南路的水产市场寻找海蜇,一位摊主从摊档底下拉出一只塑料桶,指着水里泡着的一些白块块对记者说:“15元1斤。”
一个10多20斤的活海蜇收购价只有三四元,经过简单的腌制就卖到30元1公斤!记者佯装嫌贵,摊主对记者诉苦说,海蜇在北海的销量很小,成本自然提高,来买海蜇的都是北方人居多,北海人很少光顾的。
与北海人的“口味”一样,北海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对家门口的海蜇也兴趣不大。
营盘镇一位经常在码头收购海蜇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的海蜇都是卖给广东客商的,很少见北海人来收购。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市水产局主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在册的水产加工企业中没有发现海蜇加工这一项目。而记者分别致电市内几家知名加工企业也证实,他们均没有加工过海蜇。
就这样,北海的海蜇,遭到了北海人的冷落而大量外流。据知情人介绍,广东客商在北海进行简单的粗加工后,除了直接向北方城市销售腌制品外,大部分还转手卖给广东有实力的加工厂作深加工处理。
一位“老北海”告诉记者,北海人冷落海蜇,主要跟饮食习惯有关。他说,腌制的海蜇适宜作为凉拌菜食用,比较适合北方人的口味,而北海人很少食用凉拌菜。
确实,传统工艺加工的海蜇只能以凉拌菜的形式出现。人们食用时大都将其放在冷开水中浸泡,洗净卤水,再切成细条,然后蘸着加醋的酱油食用。
其实,据专家介绍海蜇的吃法不止一种,可以多种多样。广西水产学校教师钟璇称,海蜇经过新工艺加工后,不仅可以制作海蜇丝作为即食食品,还可以加工成海蜇纯粉、海蜇膏、海蜇口服液等产品,给人们提供多口味的食用。此外,还可利用海蜇为原料,研制生产海蜇胶囊、海蜇保健酒等,进行深加工利用,提升海蜇的市场附加值。
一位姓蒋的北海市民就在外地市场上购买过经过深加工的海蜇丝。他说,这种海蜇丝可以一点点撕着吃,像鱿鱼丝一样,十分可口。
一位水产加工企业的经理对记者说,北海的水产加工企业普遍没有上海蜇加工的项目,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但当记者向他询问目前海蜇市场的情况时,这位经理却语焉不详。
记者在互联网上键入“海蜇”两字,网页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条有关海蜇的词条。有意思的是,本来要找北海的“海蜇”竟然一条也没有。而同是北部湾海域的钦州市、防城港市和东兴市却不少,广东湛江等沿海城市的尤其多。
据了解,在防城港市,一个乡镇仅1至3月份,全镇海蜇生产总量达1600吨,产值1300多万元,加工海蜇的农民1560人,占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加工海蜇的农民日最高收入35-40元,整个海蜇捕捞季节下来,农民收入将近5000元。
防城港市一家公司还进行全人工养殖海蜇,在大连水产学院食品加工专家的指导下,开发出新的海蜇产品----即食海蜇丝。这种即食海蜇丝开袋即食,经济卫生,易于携带,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销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东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供不应求。
北海是一个渔业大市,不论渔业资源、捕捞能力和加工规模都不逊于北部湾的其他城市。据了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外贸部门曾经收购海蜇加工出口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但目前北海海蜇市场竟然“集体失语”了,其原因令人深思。(北海日报)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