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田选择与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灌排水方便,足水保肥力强,不易受洪水冲击的田块。稻田养殖工程以田凼式、回形沟式和宽沟式最为理想,另外要求设置高50厘米的防逃墙,进出水口要设防逃鱼栅或防逃网。其它方面的要求同一般稻田养鱼田块一样。
2.苗种培育 在稻田可进行胡子鲶的苗种培育工作。选用田凼或宽沟的一段,消毒处理后施肥培养水质,一般15天左右即可放苗。放养密度达到2000—3000尾/平方米。饵料种类应根据鱼苗发育时期及具体饵料条件等共同确定。一般讲,用轮虫、卤虫等作为胡子鲶开口饵料。在续养期间及进入鱼苗培养头几天,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或煮熟的鸡蛋黄捣碎后投喂,还可辅以部分鱼粉。4—5天后,可选择蚯蚓、丝蚯蚓、蝇蛆、蛹粉及第一阶段所选用的鱼粉以及枝角类、桡足类饲料,体长达到了3厘米以上,捕食水中生物能力大增,此时,可增加颗粒料的投喂量,以增加饲料利用率。同时要注意水质,分期加注新水,并在培育池上方搭棚遮荫,防止阳光曝晒,为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鱼种放养 在鱼凼、宽沟等设施消毒的同时,整个稻田也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兑水泼洒,并在2—3天后注入新水10厘米左右。随后应施放农家肥,一方面作为稻田基肥,另一方面培肥水质,为胡子鲶培育天然饵料。一般每亩施牛粪或其它腐熟厩肥200公斤,其中80公斤均匀撒布于鱼沟之中,120公斤施于秧基之上。
胡子鲶的放养时间,完全根据环境温度和稻田准备程度等来确定,只要稻田准备妥当,外界水温达到18℃以上即可放养。一般华南地区,4月分即可投放,与早稻生产同步;而在长江流域,通常在5月中旬左右投放,与中晚稻共生;在北方,投放时间可更迟一些。通常养到10月中下旬收捕。但对于稻田养殖来讲,必须在消毒处理后,稻田经施肥后已有大量饵料生物产生时,及时投放。
鱼种在投放前,最好将大小规格适当分选,尽量保持同一稻田中鱼种大小一致,以免造成相互残杀。投放前还应对鱼体进行消毒,通常用2—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胡子鲶的稻田放养密度一般宜在每亩1000—4000尾之间,条件好的取上限或更高,条件较差的取下限。较大的密度可以保证在相对不变的成活率下,仍有理想的养殖效果。
1.投饵 一般从夏花鱼种开始,饵料以红虫、水蚯蚓、蚕蛹粉、豆饼粉、鱼粉等高蛋白饵料为主,尤以鲜活饵料为最佳。随着鱼体增大,开始投喂蛆虫、动物血、小鱼虾、蚬、河蚌及玉米、米糠为主的配合饲料。密度较低的情况,天然饵料供应相对充足,可少量投饵;密度较高时,则应多投动物性饵料或高蛋白配合饲料,以补充饵料的匮乏。
投饵应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每日投饵2次,上午10点及下午5点各一次。
定点:在鱼沟、鱼凼中装食台,把饵料投入食台中,便于观察吃食情况。
定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38%—40%,而且饲料组成变化应逐渐进行,不宜突变。
定量:一般每日投食量为鱼体体重的10%—12%,并随天气、水质、前一天鱼的摄食情况以及鱼的生长发育阶段等渐进变化,通常以4小时内吃完为度。总的来说,投饲量的变化常呈前期少量,中期最多,后期略减的趋势。
2.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稻田良好的水质条件。一般应每周更换田水一次,换水时,先将原水排出1/3—1/2,然后注入新水到原来深度。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好。夏天高温时期应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养殖后期的9—10月份,把握时机再施一次有机肥,每亩400—500公斤,施放于围沟边角处,培养水蚯蚓等活饵补充动物饵料。保持良好水质还需注意稻田农药使用,以防鱼中毒死亡,最好少使用农药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施药时稻田中水的深度。施药方法与一般养鱼稻田施药方法相同。
3.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除投饵与水质管理外,防逃是另一项重要工作。胡子鲶逃逸能力很强,下雨或闷热天气的傍晚更易跳跃外逃,所以应加强巡视,防止逃鱼,经常检查堤埂、进排水口等处的防逃投施,要做到万无一失。另外,发现病虫与敌害应及时处理,并采取防范措施,如在稻田中洒布预防消毒药剂,如生石灰等,可预防及减少发病。最后还需注意一点,就是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对鱼沟、鱼镏、鱼凼等处的维护,尤其要经常疏通鱼沟,使水流畅通,保持良好的鱼类栖息环境。
4.捕捞 商品鱼收捕最好采取分批轮捕方式,以获得更高产量。轮捕通常采取瓦管及竹筒采捕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往鱼沟或鱼凼中布设一些瓦管、毛竹筒等,鱼会借其栖居,这样既为胡子鲶提供了适合其习性的生活场所,又可以为随时捕获成鱼提供方便。收捕时,只要用手堵住两端取出竹筒,即可捕获藏于其中的胡子鲶。若一次性捕捞,可缓缓降低稻田水位,使胡子鲶随水流集中到鱼沟鱼凼之中,然后用抄网依次捕尽即可。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