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泉州晚报资讯:牛年春节到现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肖宗耀生意就颇为“牛气”:一千多斤鲍鱼卖了好价钱,渔排餐厅也有几万元营业收入,原本担忧因金融危机造成顾客减少的情况没有发生。“国家每年有很多好政策,农民致富关键是要对项目、基地化、打品牌……”十几岁就在海上谋生的老肖谈起了他和当地其他渔民的致富“三字经”。
对接政府项目
肖宗耀在上世纪90年代和其他人合伙搞起渔排养殖,到现在自己经营100多箱网箱和一家渔排餐厅。老肖说,和政府的推广项目对接是这几年稳稳当当赚钱的“绿色通道”。今年他参加市渔业局跟泉港区科技局推广的鲍鱼海参套养项目,不仅得到3万元补助,而且还解决了清洗鲍鱼箱的难题。他介绍,鲍鱼对水质要求高,而海参主要吃腐食,鲍鱼海参同箱养殖,海参可以吃掉残渣净化水质,又节约饲料。试养才一个多月,刚拿时才2两多重的海参已有半斤多重。“再过3个多月就能卖了,目前海参市场价格一般1斤60多元,大个的海参1斤能卖到100多元。”
发展多品种养殖
泉港区农林水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区肖厝村、惠屿村网箱养殖户发展鲈鱼、石斑鱼、鲍鱼、海带等多品种养殖格局,还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成立网箱养殖协会等,统一进行技术培训、鱼病防治监测和收集市场信息等,成为集养殖、科研为一体的泉州市最大的海上养殖基地。除此之外渔民搞起餐饮、垂钓、租船观光等“渔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吸引周边地区众多群众节假日前来消费。
无公害成为品牌
在肖厝码头海产品销售店里,印有无公害标志的鲍鱼包装箱引起我们的注意,上面有品种、产地介绍等,连封箱用的塑料胶布也印上联系电话和网址。他说,去年肖厝鲍鱼养殖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农业部门为帮助养殖户进一步打开市场,提高产品档次,向鲍鱼养殖户赠送统一规格、具有保鲜功能的小包装箱,既美观又方便携带,受到顾客欢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