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生态养殖泥鳅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09/2/13 17:01:37 来源: 编辑:黄倩
我来说两句(0)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 平方米最适宜,池深1 米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头、砖块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水落石出泥沙浆抹光。下游方距池底30 厘米高处开排水口并安防逃设备,以免逃逸。
2.投放准备:池底铺一层厚20-30 厘米,富含腐植质的菜园土或其他肥土,按一般鱼池常规消毒方法消毒杀菌,1 周后注水20-30 厘米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水面500 克的比例投施畜禽粪便肥,再加水至60-80 厘米深,5-7 天后水色变成黄绿色,透明度为20 厘米左右时可投施鳅种。
3.鳅种投放:下池的鳅种(或鳅苗)要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大小均匀,规格不致敬应筛选一分池养殖。泥鳅种苗下池前应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15 分钟,以免染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500 克为宜,并且要一次投足,避免分批下池的相互咬斗残杀。
4.饲料投喂: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7:3 为宣。生态养殖以投喂蝇蛆、蚯蚓、螺蚌、小甲壳类、水生昆虫、动物内脏、畜禽血液、血粉等高蛋白又富含脂肪的优质饲料,适量搭配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喂制度,每日投喂2-3 次。万一投饵过多采食不完应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污染水质。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泥鳅停止摄食,则应停上投喂。
5.水肥管理:在泥鳅的摄食生长期每隔7 天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泼洒人畜粪肥100 克左右,保持水体透明度20 厘米,叵透明度过小应延缓施肥时间,反之则应提前。同时还应注意及时换水,一般每7-10 天排放一次老不,同时补充新水,或者根据水质情况酌情换水,总之应始终保持不质的良好状态,避免因缺氧引起泥鳅浮头甚至“泛池”而造成损失。
6.产孵繁殖:泥鳅的繁殖分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孵化两种方式。繁殖池面积一般20 平方米以内,可吊挂受精卵50 万粒,孵出鳅苗20 万尾。繁殖池应先施适量基肥培肥水质。自然繁殖方法:选择2-3 龄健康无病残的性成熟亲鳅作种,雌雄配比为3:1 左右。要求雌鳅体长14-16 厘米,体重20 克以上,腹大柔软,体表有光泽稍呈黄绿色的个体;雄鳅体长10-12 厘米:体重12-15克的个体。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如下:雄鳅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粗细基本一致,尾尖而且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鳅头部椭圆、稍平。产卵前先将鱼巢用食盐水浸泡消毒,然后吊挂在水面下 10 厘米深处,上下班空用棚布、草帘或芦席等遮阴,并防类等天敌为害。孵化时将水温调控在20-28℃,8-15 小时鳅苗即可出壳。刚孵出的鳅苗常侧卧池底,靠吸收卵共襄的营养生长发育,此时可投喂熟蛋黄与面粉等混合饵料,既可作为驯食,又可培养稚鳅的自行摄食能力。人工授精方法从略。
7.疾病防治:泥鳅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关键是搞好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巡池清扫食场,每15天左右用漂白粉液全池泼洒消毒杀菌。治病应尽量避免抗生素类药物,采用中草药最好,大蒜可防治泥鳅肠炎,菖蒲可治烂鳃病等。同时还提高了泥鳅品质,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8.泥鳅捕捞:泥鳅既是人们强身健体的营养滋补食品,又是特种水产养殖的高级饵料。用泥鳅喂养特种水产动物时最好将泥鳅与水产动物同池饲养,既减少投喂和捕捞的麻烦,又可随时补给特种动物的饲料。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