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今天中午,记者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采访时发现,乌梁素海水质污染严重,黄河大鲤鱼已基本绝迹。若不加以治理和保护,乌梁素海在40年内将变成沼泽地。
乌梁素海最初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二十世纪初随着河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兴起,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各大灌渠的退水都汇入到低洼地带,即形成了今天的乌梁素海地区。乌梁素海现有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枯水期主要水源补给库,同时也是河套平原灌溉区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唯一的承泄渠道。二十年前,乌梁素海的湖水来源主要是河套灌区各大干渠的灌溉余水(即黄河水)和山洪补给水,水质好,湖区烟波浩淼,风景秀丽,被称为塞外“白洋淀”;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20余种鱼类,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渔场,每年鱼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其中黄河大鲤鱼占到一小半。
今天中午,记者抵达内蒙古乌梁素海,采访当地人士得知,乌梁素海的水质污染严重,蒲草等水生植物几乎达到半个湖面,黄河大鲤鱼、鲢鱼、赤眼鳟、瓦氏亚罗鱼、鲂鱼等几近绝迹,每年只有150万斤左右的低廉的小型鲫鱼还在点缀着渔场的“光环”。
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春,王老说,乌梁素海水质变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近二十年来,由于灌区工业生产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和农田无机肥的大量使用,湖水水质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异常繁茂,苇、蒲等挺水植物面积已占湖区水域的1/2以上,沉水植物和浮游藻类更是遍及全湖其它所有水域。 这些植物吸收了大量养分,鱼类无法生存。二是大量农药从土壤和水中回流到湖里,鱼类被毒死。三是附近工厂的废水被直接排进湖里。据了解,近几年来,通过排水系统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每年多达3300多万吨。从八十年代开始,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每年农药用量为1500吨左右,化肥施用量达45万吨。
据悉,中国、梛威、瑞典三国专家曾预测,如果对乌梁素海不加以治理和保护,将在40年内变成沼泽地,若如此,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这块最大的自然湿地将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 (中新网内蒙古包头)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