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水母网资讯:又是一年年关到,又到了千家万户准备海鲜过年之时了,然而,今年的冷冻海鲜却出了一个新闻:一家协会组织会员在莱山搞个冷冻海鲜大集,前天刚刚传来消息无疾而终,原因是会员单位不参加。
会员单位不参加,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没有品牌,没有包装,大家拼得还是冷冻海鲜原料,与其“千里迢迢”到莱山,还不如在北马路就地设摊,成本低,人气旺。
以往,每逢年关,市区北马路就成了海鲜一条街。然而,粗糙的包装纸板,上面既无产地,也无说明,个别标明“烟台海鲜”就算是包装了,整个一“三无产品”。这种地摊海鲜场景对烟台人而言并不陌生,预计今年还会在北马路上演。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烟台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独过年海鲜包装和销售还在坚持地摊“传统”,不好看,也不方便携带,真真糟踏了烟台海鲜丰富的原料、上乘的质量。
“咱烟台就没有包装好一点的海鲜大礼盒吗?”昨日上午,准备到北京探望朋友的李女士,看着水产市场几个又大又简陋的带鱼盒子,皱起眉头说,“这个透着腥味的大家伙,我在路上不好拿不说,送给人家也太土了啊?”
李女士的抱怨不无道理。记者在几家水产市场采访时发现,许多冷冻的水产品包装的确显得粗放:除了印着“带鱼”等字样白色纸盒子,再就很少见到其他样式的包装,偶尔有彩色包装,里面的产品也都是很单一,缺少组合式的礼盒。
“你说我这大老远地跑到北京,只给人送了一大坨带鱼,多没面子啊。而买多个品种我又拿不动”李女士感慨地说,“要是有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就好了。”
据了解,烟台有冷冻海鲜加工企业上百家,大家都集中在为日韩欧美出口加工上,至于烟台人的强烈市场需求,无人理睬。
李女士的遗憾,或许是她没有走对地方。其实,从入冬以来,已经有商家开始这方面打算。也就在前几天,南大街新树起的一块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海珍冻品大礼包”,单位是烟台的本地企业海和食品,同时,威海一家企业也在烟台市区大做海鲜礼盒文章。
海和食品老总王大军说,烟台做冷冻海产品加工的企业,没有顾及国内市场。而回望国内市场,他不想和许多商家一道走粗放式经营的路子。于是一条海鲜大礼盒思路在他心中应运而生。
把海鲜做成礼盒,包装精美便于携带仅仅是皮毛,如何搭配组合才是“毛皮”,海和推出的礼盒中囊括了烟台海鲜的“大众精华”:对虾、刀鱼、虾仁、扇贝丁、大鲳鱼……
其实,作为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大军对自己的礼盒路线也是心中没底:“毕竟烟台百姓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啊。”
不过,消费时尚也需要领路人。王大军的销售策略让他不自觉地成了这一角色。
“就在昨天,我们已经定出一千多箱冷冻海产品大礼包,至今已销售了近万箱。本来只是想试试做,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王大军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对我们这样外向型的企业影响不小,企业要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口,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经济实惠、惠而不费,浓缩的都是精华,无论家用,还是送礼,都适用,海鲜礼盒不能让烟台人立马告别地摊海鲜,但可以预计的是地摊海鲜退市已有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