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新华网消息:为提升渔业生产安全水平,2008年以来,山东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平安渔业”工程,着力构筑渔业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以维护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为渔业大省,山东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沿岸有300多个岛屿、70多处港湾,水产品总量、加工量、贸易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为增强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山东省财政积极支持渔船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为全省登记在册的海洋捕捞渔船配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卡,实现对渔船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减少并杜绝“三无”渔船、“套号”渔船和私自改装渔船,构筑起渔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山东积极支持配备渔业船舶救生设备,为在沿海航区作业的75kW以上的捕捞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筏,着力提高渔业船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遇险后的救生、救助能力。
此外,山东大力支持购置渔船救助定位设备和建设渔业安全通信网地面基站。为符合配备条件的近海作业渔船配备CDMA定位设备和超短波通信定位终端设备,以实现对船舶的运行轨迹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在渔船遇险时,可及时调度和组织周边渔船和渔政船参与施救,最大限度减少渔民伤亡,保障渔船海上作业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