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光明日报资讯: 如今,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排头兵,淮海工学院近日成立了“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心”。该学院院长晏维龙说:“危机当前,高校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主动参与,为助推江苏沿海开发,破题经济困局提供有力支撑。”
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助推地方经济升级
沿海开发,靠的是科技创新。淮海工学院以构建集国家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和高校于一体的科技聚集研发平台为重点,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有效发挥了优势学科和高端人才的作用。
去年,总投资2亿元的“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落户淮海工学院,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了高水平的科技平台。该学院还与江苏省海事局联合共建了“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与连云港市科技局共建了“连云港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此外还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等1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仅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就先后获得10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成立不到一年,就已为企业增值近亿元。
淮海工学院的科技研发助推了江苏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学院“梭子蟹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项目,把梭子蟹养殖由亩产十几公斤提高到100多公斤,使赣榆县池塘养殖梭子蟹发展为一个产业。当地干部高兴地说:“现在虽然遭遇经济危机,我们的经济收入却依旧保持稳中有增,这都多亏淮海工学院的支持。”
高密度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淮海工学院注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近三年每年都与连云港市政府共同举办校企合作会议,实行“百名教授和百家企业一对一”的结对服务方式,在许多工厂和乡村建立了教授服务站。
为了推广技术成果,造福一方百姓,淮海工学院在渔民的养殖场边建起了教授服务站,由水产养殖学科的教授、博士轮流蹲点,定期到水产养殖大县赣榆现场指导养殖户,普及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技术骨干,把水产科技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推广到生产第一线。在大学教授的指导和示范带动下,渔民们学会了养殖技术,掌握了防治病害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许多因此致富的渔民深有感触地说:“淮海工学院的教授真是我们渔民的财神呀!”
通过淮海工学院的支持,受益的不仅是渔民。该学院“基于3S技术的城市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为城市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海洋功能区划、环境遥感调查与评价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推进文化建设和科技进步
围绕沿海开发,淮海工学院三年来举办了100多场高层论坛,使该学院的学术气氛日益浓厚,也使当地政府和企业受益匪浅。
淮海工学院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分为校长论坛、淮海论坛、海洋论坛、企业家论坛和博士讲坛,走上讲坛的有两院院士、政府领导、部队将军、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等,使师生获得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大量的科技信息。
此外,淮海工学院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地方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平台。该学院搭建了“面向海洋、服务区域”发展的战略平台,吸引了大批海域使用国家级专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咨询组专家、江苏省水产种苗审定委员会委员等涉海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论坛。为了使这些高层次人才资源惠及地方,淮海工学院区分学科门类、根据学术交流内容,邀请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有关论坛,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搭建沟通联系桥梁。经过该学院的牵线搭桥,一批国家级一流专家担任了地方企业的顾问,使许多地方企业得到了他们直接的支持和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