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京人引以为傲的玄武湖这个“城市之肾”最近生病了,它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弱。回水后水质没维持多久,就因为水体富营养化而发生了蓝藻肆虐现象,水质明显变差。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杀藻”专家来到南京,为玄武湖把脉下药。为何在每天28吨长江水冲洗的情况下,玄武湖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水华”现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除了大量建筑垃圾遗留湖底为蓝藻生长创造了环境外,两条排污沟对玄武湖肆意排污更是造成玄武湖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藻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湖面绿色漂浮物竟是毒蓝藻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玄武湖畔,远远地就看到“碧波”荡漾,走近才发现湖水竟是被蓝藻“染”成了诡异的翠绿色,虽然色彩鲜艳浓烈仿佛油画一般,却透出缺乏生命迹象的死寂。近岸处更是稠密得像铺上了一层油状绿毯,本该是惬意舒服的湖风挟着浓浓的腥臭味让人作呕。特意来赏荷的两名女孩子捂住口鼻向记者抱怨:“太臭了,以前没有这么臭的,今年夏天好像水里这种藻特别多,黏糊糊的,看上去湖水就像死水一样,马上十运会就要开了,这样的水怎么迎接外来宾客啊。”
据了解,十运会赛艇等比赛项目的场地就在玄武湖,如果届时还有这么多的蓝藻,不仅无颜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黏稠的水质对比赛也会有严重影响。因此,园林部门近日找到了“杀藻”颇有经验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要求到九月份就要全面消灭掉这些藻类。
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王国祥教授介绍,玄武湖出现大量蓝藻爆发的“水华”现象,说明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是一种直径仅几微米的微生物。王教授打了个比方,在非常适宜的条件下,如果一个蓝藻细胞有鸡蛋大小,那么第二天裂变出来的就有四个地球那么大。而“水华”现象严重的太湖,在条件较适宜的情况下,大概不到两天蓝藻面积就会增大一倍。
王教授介绍,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死亡。目前已知能产生毒素的淡水蓝藻约有25种。玄武湖里的蓝藻大多是微囊藻,这种藻绝大多数都含毒,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会对动物肝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虽然玄武湖并不作为饮用水源地,但湖里养的鱼还时常会流到菜市场上,如果鱼吃了这些藻类,毒素就会沉积在鱼的体内,从而威胁到人类健康。
湖底建筑垃圾导致蓝藻肆虐
今年5月31日,玄武湖回水再见满湖碧波,目前每天通过大桥水厂和上元门水厂,向湖里引入28万吨长江水冲洗。然而好景不长,从上月底开始,大量蓝藻导致湖水开始发臭。“你看湖里那么多垃圾,水能不臭吗?”在玄武湖东南湖面上,记者看到泡沫塑料、烂木头什么都有。玄武门两侧、火车站站前广场岸边等地的湖面上也随处可见垃圾。
“这些只是浮在水面上的,现在已经清理了不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玄武湖东南湖的工程垃圾还没清理掉,有关部门就放水回湖了,大块的石头、工程渣土还堆在湖底,木头等泡在水里时间长了自然会腐烂发臭,浮出水面。
“蓝藻爆发与这些建筑垃圾有关系。”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蓝藻是靠光合作用繁殖的浮游生物,大量建筑垃圾遗留在湖底后导致河床抬高,距离水面2—15厘米的深度就成为营养区,为蓝藻提供了既有营养又有阳光的环境。此外,施工破坏湖底淤泥稳定性也是导致蓝藻大面积生长的原因之一。
两条排污沟污染水体是主因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师大的王国祥教授就开始关注玄武湖。他告诉记者,玄武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存在已久,施工影响只是造成今年蓝藻爆发的诱因之一。他认为,造成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排进湖里的生活污水,最大的污染源就是原本用来泄洪补水的唐家山沟和紫金山沟。几名钓鱼人介绍,这两条沟连接着紫金山和玄武湖,一到下雨天,沟里的脏水垃圾就和着雨水一起排进玄武湖里,平常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排到这两条沟里,有些不太自觉的人连垃圾都直接扔进来,现在天热,沟里的水更是臭不可闻。
记者了解到,又名后湖的玄武湖,与紫金山的前湖本属同一水系。那么,为何现在前湖依然清澈,而玄武湖却又脏又臭?王国祥教授介绍,唐家山沟和紫金山沟就是紫金山的泄洪沟,下雨的时候,紫金山上大量的雨水由此流进湖里。这本来是对玄武湖的有效补水,但由于唐家山沟和紫金山沟两岸都没有布置管道进行污水截留,导致居民平时排放在沟内的大量生活污水随着雨水流入玄武湖,现在“补”进湖水的反倒成了最大的污染源。
城市污染让雨水也污染湖面
王国祥教授的一项研究结果更令记者瞠目:即使没有生活排污,雨水直接流进玄武湖也已经是富营养化的水。他告诉记者,由于城市污染日益加重,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导致雨水中饱含氮磷等营养盐成分。他曾经测过南京和太湖的雨水,结果显示都已经富营养化,南京比太湖更严重。而紫金山的水系,如前湖等,有土壤可以过滤净化,因此仍然比较干净,而玄武湖边却全是水泥路面,“营养水”直接就流进湖里。
低价黏土吸附蓝藻沉入湖底
在玄武湖西北角,记者找到了正在做除藻试验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们。该所的俞志明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应南京园林部门之邀来为玄武湖杀除蓝藻的,之前只知道太湖、滇池蓝藻“水华”情况严重,没想到玄武湖也这么厉害。园林部门的要求是到九月份就要全面消灭掉这些蓝藻,根据现在的形势,治理时间很紧。
俞志明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治理蓝藻使用的是黏土絮凝法,基本原理是利用改性黏土对藻细胞的凝聚作用,吸附湖面上的蓝藻沉入湖底,而蓝藻是靠光合作用进行繁殖的浮游生物,沉入湖底就无法继续生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黏土价格便宜,而且不像化学试剂那样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目前已在玄武湖下风口藻类最密集的西北角围出了3块试验水域。记者在现场看到,试验水域上漂着发白的黏土。据介绍,这是研究人员早上刚撒下去的,如果试验效果不错,将在全湖撒下黏土进行治理。
短期治理能让湖水彻底变清?
虽然对十运会前除掉这些蓝藻很有信心,但俞志明研究员也表示,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他介绍,很多湖泊都会出现清理净化之后,没两个月又出现蓝藻爆发的现象。蓝藻“水华”的大量发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要彻底解决水质恶化问题必须全面截住进入玄武湖的所有污染源,恢复它的生态功能。
“现在的玄武湖整个生态功能都被破坏了,关键是我们现在对它的定位就有问题。”著名的环保志愿者吴琦老人痛心地说,玄武湖好比南京城市的肾脏,不仅有泄洪的作用,还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也是天然物种库。环保专家也介绍,作为南京市区最大的湿地,玄武湖能吸收城市产生的大量热量,净化南京市区的空气。“它应该定位为湿地生态功能区,而现在成了商业味十足的景区。”
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很多部门的眼里,玄武湖湖水的标准就是“景观水”,这个“城市之肾”的健康只需维持五类或四类水即可。南师大一位教授也提出,玄武湖必须恢复它的湿地功能。他介绍,多年前他们就曾用生态方法治理玄武湖,但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少需要两年,“有关部门需要的是立即见效,短期内水质没有明显好转,他们就对这项研究丧失了兴趣。但短视的做法怎么可能让玄武湖的病体彻底康复呢?”
15年用了各种方法,专家认为———治理玄武湖缺的不是技术
与烟波浩淼的太湖相比,玄武湖显得“袖珍”许多,按道理来说,应该比较容易治理,但为何治理了这么多年,仍然只能勉强达到景观水质,最近的蓝藻爆发更是令游人也望而却步?采访中,众多专家认为,虽然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治理玄武湖主要缺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规范的管理与意识。
据了解,玄武湖的水质污染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起就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南师大的王国祥教授介绍,最初的污染来自于周边的工业及生活污水,还有湖里过于密集不科学地养鱼。到上世纪90年代,南京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肾脏”健康。
1990年,玄武湖开始实施截污,周围企业逐步搬迁。然而采访中,除唐家山沟和紫金山沟之外,记者在太阳宫附近还找到了3个排污口,玄武区环保监察支队称不是太清楚这水来自何处,但应该是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对此,他们也表示无能为力,因为“虽然早该全面截污,但仍有部分地区管网建设不到位。”
1990年,南京曾经3次对玄武湖引水冲污,引水量达玄武湖容积的1.74倍;1991年,大量降水进入玄武湖使该湖得到充分冲洗,结果是冲污之初氮磷均有所下降,但此后不久,湖里的藻类数量又急剧回升。
1998年初,玄武湖实施了清淤疏浚工程,试图以此削减湖泊内源污染负荷,控制富营养化,然而比较分析清淤前后,即1996至2000年玄武湖沉积物中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发现清淤后的次年沉积物中总磷略有下降,但其后又呈现上升趋势。对于这次清淤,很多专家表示反对,认为破坏了湖底本来的底泥生态结构。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还曾用消浪、控藻、改造底质、提高透明度、恢复水生植被、修复湖滨湿地等技术来控制蓝藻,往湖里注入硫酸铜药液也能有效抑制蓝藻生长,但因为污染太严重专家不提倡此方法。
“其实治理玄武湖,我们缺少的绝对不是方法和技术。”一名湿地研究专家告诉记者,玄武湖是孕育着很多生命的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供人游玩的景区,要治愈它,就必须精心调理好它的生态功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玄武湖的肌体遭受我们人类的侵蚀已经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治愈,更何况一些黑水还在继续流进湖里。”几年前,这名专家曾参加过一次治理玄武湖项目的验收,治理的方法是在湖里种植水草以修复湖泊生态,方法很好,然而令他惊讶的是,项目开始是在三四月间,有关部门规定到当年9月就组织验收,虽然是治本的方法,但由于不能短期见效最终该项目也没能继续下去。
“15年的反复治理,与花费个两三年进行长效治理,究竟哪一个更浪费,哪一个时间更长?”专家的质问,相关部门能否也好好思考一番。(现代快报)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