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每年八九月份夏秋时节一到,菱、藕也就上市了,午后三四点钟一过,南京不少街头巷尾就会出现挑着木桶的小贩,一边走一边叫卖着:“老菱卖!”于是每年的这个季节,满街满巷飘起香喷喷的老菱香,也算是老南京的一景。
“到现在我都一直没有买到以前小时候吃到过的那种大菱角了”,家住锁金村的赵女士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带着赵女士的疑问,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内一些农贸市场。
大红菱,老南京的回忆
“以前小时候吃到的大红菱又大又硬”,在电话那头,今年已经50岁的赵女士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候吃老菱的趣事。每年到了八九月份,一早出去买菜的家里的大人回来时,菜篮子一堆菜的下面里总是“藏”着一大捧老菱,“虽然叫红菱,但颜色可并不是艳艳的红色,而是呈红黑色,两只角,摸起来皮可硬了,手都掰不动,每次我们小孩子用牙齿都咬不动,不容易咬食两根大角还常刺得唇舌生疼,吃不到菱肉只能央求大人用刀帮着劈开来。”
除了外貌外,大红菱独有的甘醇水鲜味也给年少时的赵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壳很厚,用刀劈成两半后,很容易就剥成一个成形的菱角仁。粉红色的菱角仁吃在嘴巴里面面的、甜甜的,说是唇齿留香一点都不为过。“现在的菱角只能在农贸市场里才能看见,除了个头小外,吃在嘴巴里口感也是水水的,一点都不香,到哪里才能买到以前吃过的大红菱呢?”
菜场难寻大红菱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内一些农贸市场,在迈皋桥农贸市场里,有两三个摊点上摆着菱角,“这是大红菱吗?”摊主摇了摇头,“不是,就是一般的菱角,今年我就没进到过大红菱,货源很紧张呦!”记者看到摊点里摆放着的菱角,个头很小,颜色也略微呈紫黑色,菱角壳比较软,用手捏了一下就能捏出水来。同样在十字街农贸市场里,记者寻觅到的也是长相差不多的菱角。
在南京市最大的农贸市场——白云亭市场记者看到,市场里菱角销售正当时,但记者询问了几位摊主发现,这些流向南京不少农贸市场的菱角多来自安徽无为等地区。
靠城水田渐渐消失
曾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红菱渐渐淡出,除了因为受引入的新品种竞争冲击外,最主要还是因为靠城一带水田渐渐消失,专家告诉记者,南京特有的大红菱多产于玄武湖、莫愁湖、沙洲圩,明末清初的时候,南湖、沙洲圩地区是南京最大的红菱出产地,菱角生产日渐发展,市场上的销售也是日增。
大红菱的盛况一直将近维持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之后由于水质污染相对加重,道路建设、城市扩建带来的靠城一带水田渐渐消失,现在,南湖、沙洲圩地区已经基本找不到大红菱养殖地了。
南京大红菱品种绝佳
菱,并不是南京独有的水生蔬菜,南方、北方都有不少各异的品种,然而自古至今,南京红菱却在菱类家族中独占鳌头,品种绝佳,早在明朝的《客座赘语》就有:“大板红菱,入口如冰雪,不待咀唼而化。”
南京城郊区沟河纵横,池塘密布,是南京“水八鲜”生长的良好场所。玄武湖、莫愁湖、沙洲圩等地出产丰富,连《儒林外史》中都有记载:玄武湖“是宽阔的地方,和西湖也差不多大,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
密布的水网、独特的水生条件造就了红菱特有的品质,水生蔬菜专家介绍说,红菱的特有品质早已享誉海内外,袁枚在《江宁县新志》中就详细地对盛产于玄武湖、莫愁湖的红菱特性进行了描述,“有嫩皮而紫者曰浮菱,土人曝其予以为米,可充粮。”曾经有位日本水产专家,专程来江苏调查“水八鲜”中的红菱品种的产地及其形状特征。(金陵晚报)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