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经营报资讯:“大闸蟹的商业炒作肯定是存在的,这并不是个秘密。”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上海最大的铜川路水产市场,销售大闸蟹的摊主们打出阳澄湖、太湖、固城湖等各种品牌,然而家庭主妇高女士却摇着头,讲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儿,哪一种的肉更密实?哪一种的黄更多?民间流传着各种挑选的办法:拎拎蟹的分量、扔在地上看是不是活络、翻开肚子上的盖能不能看到隐隐的黄色……但都与品种无关。
范守霖认为,昆山阳澄湖地区的养殖户们比较早地形成了行业协会,开始有品牌意识。在种苗、养育等精致农业上还是下了很大的工夫,近年来一轮一轮的防伪战,虽然有炒作的用意,但毕竟提升了品牌。
阳澄湖真的很特别?
大闸蟹,又称中华绒螯蟹,分布于我国辽河至珠江海岸线,分长江、瓯江和辽河三个品系。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黄硕林介绍说,现在市面上看到的一般都属于长江品系,不同的品系之间存在着进化造成的大小、种质的区分,差异是稳定和明显的。但是同品系之间的外观差异就要小得多,因为阳澄湖也好、太湖也罢,对蟹的影响都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好坏,每年水环境的改变都会改变蟹的质量,污染少、饵料丰富、水草密集的水域,蟹就自然好一些。
黄硕林介绍,海洋大学每年都邀请养殖专家评选各个区域的蟹冠军,每年都是不同地区的蟹夺冠,去年是安徽、今年是江西军山湖,阳澄湖并不一定就比别的产蟹区好。
黄硕林表示,这种评比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但是,范守霖却认为,蟹的好坏并不能用一些量化指标来明确,好不好吃其实是一种模糊的感知,所以这样评比出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那么,是不是真的阳澄湖的蟹就更好吃一些呢?作为一个品牌,范守霖认为阳澄湖在上海的出现和成长过程存在一些历史积淀。
“老上海的时候,阳澄湖的蟹就已经有了。那时候就是一些有钱人消费,所以知道得还不是很普遍。后来人人都会唱的样板戏《沙家浜》中,唱词唱到阳澄湖,让很多上海人知道了这个地方。而且唱词中的描绘很优美,使没有去过的人也对阳澄湖有了一个良好的印象,想想这么美的地方养出的蟹也一定很好吃。这些都是阳澄湖能打品牌的一个自然基础。”
品牌出来了,阳澄湖大闸蟹就有了身价和资本,比起许多没有被传播的产蟹区,阳澄湖产的大闸蟹就显得包裹上了一层神话的光芒。
是否炒作存在争议
至于是否存在人为的品牌炒作,范守霖认为,昆山阳澄湖地区的蟹农和经销商们,品牌意识出现得比较早,联合起来组成行业协会来推广品牌,这是有的。在当时大而化之的计划经济时代,他们走在了前面,在种苗、养育等各个环节上讲求精致农业,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在品牌渐渐形成后,出现很多仿冒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成果,进行各种防伪也是很自然的动机,并不能确定存在炒作的故意。
有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每年消费的大闸蟹在5万吨左右,而阳澄湖地区实际出产的只有不到500吨。
2005年,阳澄湖大闸蟹开始进行激光防伪,用激光在蟹壳上打字,但不久就遭遇仿冒者。次年又推出了戴戒指,戒指上有短信查询,结果假戒指被卖到2分钱一个,假短信平台更是一下子冒出三个。这些新奇的手段引起了市民的好奇,造假和防伪战的热闹更是掀起了媒体的追捧。
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高科技手段的推出到底要花费多少成本。和其他蟹区分开的阳澄湖蟹可以卖到上百元一斤,蟹农们显然不会介意做这个区分要花多少钱,反正赚得回来。防伪战一次次地失败,看上去像是这个钱白花了,但是一顿折腾后,作为这场戏剧主角的阳澄湖却名扬四海。据悉,如今日本和台湾说蟹只识阳澄湖。
这种并非故意炒作的看法,却没有得到“业外人士”的认同。上海食品产业网的记者在跟踪了大闸蟹多年后认为,各地蟹业协会每年都在翻着花样“叫卖”,炒作动机明显。早在造假和防伪战还没开始前,行业协会就用一种变换数据的办法吸引眼光。“先说减产,后说增产,再说涨价。”阳澄湖200克雄蟹的收购指导价从2002年每公斤170元叫到了2004年每公斤224元,而2004年的实际收购价却仅为180元左右。这位记者指出,指导价一抬再抬,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让阳澄湖蟹在高档宾馆、酒楼更加“吃得开”。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