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汕头特区晚报资讯: 青蟹、对虾、紫菜、罗非鱼、珍珠……广东省汕头市出产的特色水产品,每天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运往四面八方,打响了“汕头制造”的品牌。近年来,汕头结合资源优势,各区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特色渔业已成为汕头市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金平:牛田洋青蟹享誉海内外
“秋风起,蟹正肥。”踏入秋季,正是吃蟹的好季节。来到位于汕头市西郊的牛田洋,尽情欣赏绵延海堤和壮丽落日,品尝正当时的牛田洋青蟹,成为不少市民度过周末的惬意选择。
牛田洋青蟹是汕头市传统特色养殖水产品,以个大、肉甜、味甘、膏香著称,一直为海内外市场所青睐。牛田洋青蟹也是金平区的“拳头”水产品之一,目前牛田洋片区青蟹养殖面积达2万多万亩,年产量达2000多吨以上,整个青蟹产业规模达1亿多元,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并涌现出一批养蟹专业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
如今,广东省首个青蟹生产标准技术已由汕头广东农科园申报并被批准实施,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农科园青蟹生产基地为“广东省锯缘青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农科园龙头企业养殖的青蟹、对虾等也被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从蟹苗培植、养殖、加工到市场网络、饲料等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带动韩江、榕江出海口近10万亩青蟹养殖发展的辐射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养殖,保护牛田洋青蟹的“金字招牌”,大顺实业有限公司专门制定了《锯缘青蟹养殖技术规范与产品质量标准》、《对虾养殖技术规范与产品质量标准》,被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为汕头市地方农业标准。
包括大顺公司在内,金平区的诸多水产养殖、加工、生产企业均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裕发种养有限公司建成了600多亩珍稀鱼类成品养殖和种苗孵育龙丰食品有限公司创建500亩无公害单性罗非鱼养殖和种苗培育基地。通过美国FDA“HACCP”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有龙丰食品有限公司、铭丰速冻厂等。包括罗非鱼等品种在内的一批养殖基地得到省无公害认证,产品通过欧盟产品进口注册。
龙湖:“天下第一珠”——绍河珍珠
从原来形状不规则、单调,到圆圆的珍珠,又竟然能有福娃、奥运会徽等造型的珍珠,这是“绍河珍珠”创造的奇迹!日前,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更是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修制订“淡水珍珠国家标准”的唯一企业,成为引领着国家乃至世界淡水珍珠养殖生产的风尚标。
首创淡水有核珍珠被誉天下淡水第一珠
过去,淡水珠珠小价微,远不及国外海水珠的价值,而在1991年6月第六届中国珠宝首饰交易会上,当年的澄海市新溪珍珠养殖场场长谢绍河首次向世界亮出他研创的淡水有核珍珠,他的淡水有核珍珠不仅珠圆、珠层厚、光泽好、颜色纯正,而且颗粒大,可与南洋珠媲美,特别是成本低得多,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从此,“绍河珍珠”名闻遐迩、成为珠宝首饰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谢绍河也成了国际珠宝界的名人。
据悉,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谢绍河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湛江水产学院(现为广东海洋大学),师从我国现代珍珠创始人、学校珍珠研究室主任熊大仁教授从事珍珠养殖的研究。1985年谢绍河回到家乡新溪,创办起淡水珍珠养殖场。
经多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世界各国专家花了几十年未能破解的有关珍珠养殖难题,研究出可与南洋珍珠媲美、直径达10至15毫米的淡水有核珍珠,最大直径可超过20毫米,而且成本低,具有很强竞争力,成倍地提高了珍珠的价值。1994年,“淡水有核珍珠大面积养殖技术”由广东省科委组织专家现场鉴定,确认为世界首创技术。
多项优势技术引领世界淡水珍珠
“企业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科研,并逐步把成果推广到珍珠生产中,用以生产更美、更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珍珠,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中国珍珠大王谢绍河近日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据悉,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发,谢绍河先后取得了“三角帆蚌移植及人工繁殖育苗”、“提高育珠蚌成活率及其珍珠质量”、“人工培养淡水有核珍珠”、“一个贝体多种应用”等一系列科研成果,珠核植入技术也从原来的“外套膜植核”进入到“内脏囊植核”的新阶段,在淡水珍珠生产上形成了领先于世界淡水珍珠养殖生产的“淡水有核珍珠”、“定型无核珍珠”、“造型附壳珍珠”三大技术优势。
日前,以福娃形象为模核,经过两年多培育而成的福娃造型珍珠,神气活现,栩栩如生。谢绍河介绍,这是“定型无核珍珠”、“造型附壳珍珠”等优势技术应用的成果,由于造型独特、创新性强而被2008年北京奥组委指定为奥运特许产品,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批吉祥物造型珍珠。
“绍河珍珠”前途无量
据不完全统计,由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首创的“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已带动全国淡水珍珠养殖户几千家,年产淡水有核珍珠高达400至500吨,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为国内珍珠养殖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省是我国珍珠养殖的发源地,‘绍河珍珠’很多项珍珠养殖技术都是世界领先,正在尝试应用到生产中。”谢绍河介绍,目前公司正将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建立推广示范基地,实施“企鹅珍珠贝一体两用高效育珠技术”和“河蚌内脏囊植核,培育特大型珍珠”两项世界领先的高难度技术的推广,争取早日普及生产,带动广东珍珠产业再上新台阶。
濠江:鲍鱼“粮食”江蓠供不应求
“江蓠”是鲍鱼的“粮食”,市场前景广阔,多年来,濠江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应市场需求,推广养殖“江蓠”,形成全市养殖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濠江“江蓠”。目前有10000多亩池塘种植江蓠,年产可达10000吨,产值约800多万元,并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濠江是一个半岛区,全区岛岸线长达92.8公里,韩、榕、练三江出海口在此汇合,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特殊的水质环境。据测,全区有80%的养殖区域海水比重常年保持在1.003至1.020之间,其中近90%养殖池塘海水比重常年保持在江蓠生长繁殖的最佳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沿海各地掀起了养殖鲍鱼热潮,作为鲍鱼鲜活饲料的江蓠更是供不应求,有时市场价格每公斤高达2.2元。目前,该区发展江蓠养殖的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超1万吨,年产值近千万元,同时解决了几百名劳动力,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的健康养殖模式,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海门、南澳、惠来、汕尾及福建东山、漳浦一带养鲍场。江蓠已成为濠江区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其养殖已成为该区的特色产业,濠江“江蓠”也成为当地的名牌产品。
“十一五”期间,濠江区将建立万亩连片江蓠养殖示范基地。目前,该区已将最适合江蓠养殖,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空间的区域规划为养殖片区,如葛园片区、澳头片区、马?蚱?区和河浦片区,总养殖面积超10000亩,在每个片区树立牌匾,并由其所在街道、所在村居负责管理,并给予承包户措施。
澄海:紫菜成水产养殖当家品种
潮汕地区自古有食用天然海藻的传统习惯,澄海“莱芜紫菜”,以其色艳、味香、质脆、口感甚佳而饮誉海内外,其市场售价是其它同类产品的2倍左右,是澄海沿海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澄海开展紫菜深水海区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后,逐步推广,年亩利润约4000至8000元,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澄海是广东省紫菜的主产区,在全省的藻类生产上举足轻重。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对紫菜原种的提纯复壮、养殖技术改革及拓展产品销路等措施,有力地促进紫菜生产的发展,该区的藻类生产基地在2001年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全省十大重点扶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紫菜养殖面积1200余亩,年总产量144吨,2003年,全区紫菜养殖面积已近2000亩,年总产量360吨,到2004年,全区的紫菜养殖面积已接近2040亩,年总产量460吨、总产值2300万元,紫菜已成为该区水产养殖品种中最具发展前途的当家品种。
针对“莱芜紫菜”在市场上知名度甚高,假冒者众的情况,澄海区也积极为当家品种寻求法律上的保护及扩大影响。2002年为“莱芜紫菜”注册了“海女”牌商标,并改进紫菜的包装装潢,形成多种规格的硬盒精包装,以提高产品档次,开拓市场。同时,积极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在保持“莱芜紫菜”特有的“色、香、味”的基础上,抓紧紫菜工厂化烘干生产线的建设,目前生产线已建成并试产成功,日加工紫菜干品近1吨,突破了传统手工操作靠自然光晒干等客观因素对养殖生产的限制,更好地提高紫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如佳盛副食品有限公司的即食小包装、汤料紫菜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生产,更为紫菜的加工增值起到示范作用。2003年澄海区的“莱芜紫菜无公害生产基地”还通过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证,2004年“佳盛”牌紫菜系列干品的加工和服务也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澄海区的紫菜产品进军各大中城市开辟了绿色通道。
潮阳:鲍鱼工厂化养殖
青山迭翠,碧波浩渺,潮阳区海门沿海一带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潮阳发展养鲍特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养殖和育苗技术的不断突破,该区养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全区拥有工厂化鲍鱼养殖5家,水体29232立方米,年育苗量达700万粒,年产成鲍190多吨,创总产值3550多万元,成为该区一大特色产业。
潮阳区各鲍鱼场分布于海门镇湖南湾、沃内湾和尖山大贼沃的海滩,布局合理,交通方便,背山倚林面水,生态环境优越,所处海湾属开放式海滩,海水日交换量很大,水质清新,水温保持在12~29℃之间。目前全区现有4家鲍鱼场和1家高位池养虾场获广东省水产品产地认证,1个鲍鱼品种获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认定,其中,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是省级鲍鱼良种场,集育苗、养殖和科研一体化,鲍鱼杂交育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海洋兴业养殖有限公司鲍鱼场则是广东省南海水产研究所鲍鱼研究实验基地、汕头市三高农业养殖基地、潮阳区鲍鱼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各家鲍鱼场都配套有完善的实验室,能够加热控温的育苗室、亲鲍池等设施,技术力量雄厚,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如今,海门镇沿海一带已形成了集良种育苗、成鲍养殖和健康技术研究的鲍鱼产业化生产格局。
“十一五”期间,汕头市还将建立鲍鱼工厂化人工育苗、养成基地,在潮阳海门湾建成集育苗、养成的鲍鱼养殖基地,年产鲍鱼苗5000万粒,基地育苗池面积达到10000立方米,养成池25000立方米,亲体培育池5000立方米,良种培育池5000立方米。同时,开展鲍鱼品种改良和健康养殖先进技术的研究,争取形成全国闻名的鲍鱼育苗良种基地和集散地。
潮南:南美白对虾打响声誉
从养殖特色水产品入手,到改进养殖技术,再到引进生产线进行深加工,带动特色养殖的发展。在潮南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经过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南美白对虾传统上是海水养殖品种,2001年,潮南区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淡水养殖试验取得成功,发展至今全区推广混养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年产量537吨,年产值860万元,亩增纯利近1000元。养殖上了规模,必然要为产品找出路。潮南区辖内的侨丰集团有限公司原以加工梭子蟹、鱿鱼等海洋捕捞产品为主。2003年为解决全区特色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的销售出路,开发引进了对虾加工生产线,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加工。南美白对虾年加工量1200吨,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目前,以侨丰集团为龙头的水产加工企业带动了全区1万多亩淡水池塘鱼虾混养生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龙头,走“公司农户”的渔业产业化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既受公司和农户欢迎,也受到市场欢迎,这是近年来潮南区积极探索特色水产养殖路子的一个缩影。除了南美白对虾以外,经过多年努力,潮南目前还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工厂化养鳖和工厂化养殖美蛙等特色养殖模式,并积极引进新品质,发展迅速。峡山街道大宅村的东畔洋养鳖场,在当地颇有名气,不少乡亲都前来这个示范基地取“致富经”,鳖场先后带动本村100多户农户发家致富。在地处偏僻的红场镇乌厝村,村民突破传统耕种模式,因地制宜,利用低洼地养起了美蛙,目前已形成工厂化养殖模式,产品通过汕头公司远销美国等地。陇田镇东华村引进新品种奥本罗非鱼养殖后,发展迅速。目前,奥本罗非鱼的品种优势已成为该村的特色养殖,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南澳:龙须菜成养殖户“发财菜”
南澳县自然条件优越,海域滩涂广阔,10米等深线内海域面积约24.6万亩,发展海水养殖业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南澳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建成了鱼、贝、藻类等一大批养殖基地,特别是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藻类养殖基地,面积9000多亩。日前,记者在南澳采访,看到整个近岸海面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后宅镇养殖户吴绍阳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养的龙须菜可获纯利润1万多元。
龙须菜,我国沿海一带地区俗称海发菜,有养颜瘦身、降血压血脂和调作身体机能的功效,是饮料、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粤东南澳岛海区是目前为止全国最适合栽培龙须菜的海区,对此,南澳县十分重视,加以积极示范、引导和鼓励。
近年来,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南澳试验站等单位通过不断探索,制订了《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规范》、《龙须菜质量标准》、《龙须菜苗种培育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广东省地方农业标准,通过开展栽培技术示范和培训工作,逐步推广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南澳县已在深澳白沙湾、后宅龙门湾、云澳赤石湾等海区广泛种植龙须菜,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至2006年春季全县龙须菜栽培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年产鲜菜1万吨以上,直接产值超过1500万元,成为广东省海藻养殖业重要组成部分。
龙须菜的规模养殖也有效地解决了海岛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位在县城龙门湾收菜的收购者对记者说,他每天都得雇二三十个男、女工人割菜、晒菜和运输,单龙须菜一项,今年春夏之间就可解决上千名富余劳力出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