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测量结果是:
(1)体长增长
一龄鱼:全长16.30厘米,范围为15.57厘米~18.00厘米。
二龄鱼:全长34.16厘米,范围为31.74厘米~40.00厘米。
三龄鱼:全长42.00厘米,范围为34.28厘米~46.70厘米。
四龄鱼:全长46.70厘米,范围为40.00厘米~52.60厘米。
五龄鱼:全长54.70厘米,范围为46.70厘米~56.20厘米。
(2)体重增长
一龄鱼:体重42.50克,范围为36克~55克。
二龄鱼:体重342.00克,范围为294克~636克。
三龄鱼:体重724克,范围为408克~989克。
四龄鱼:体重986克,范围为634克~1235克。
五龄鱼:体重1420克,范围为1031克~1650克。
9.生长特性:经饲养对比证实,比其他鲌鱼类生长速率均快。在池塘饲养条件下,亩有效水面放养全长12厘米~15厘米的鱼种3000尾~3500尾,只要饲养管理得当,饲养至当年秋冬出池,尾重可达300克~400克以上,亩产可达1100千克~1300千克。
10.抗逆性能:经本场和外地连续3年近万亩水面的饲养实践证实,该鱼抗病能力极强,在饲养过程中从未发现病害发生,亦没有无故死亡现象。特别是在苗、种的饲养期间,在亩有效水面存活秋片达6.8万尾的特高密度下,从未发生浮头或越冬死亡现象。
养殖技术
1.基础条件:饲养池塘与养殖其他常规鱼类的池塘条件大致相同。鉴于在运输及饲养管理上的便利,以3亩至几十亩的池塘水面均可。池底要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池水水位要保持在2.5米以上,并配备投饵机、增氧机及排注水泵。
2.池塘清整:饲养池塘,在放养鱼种前10天左右,将池水排干,按亩面积(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100千克或用漂白粉25千克~30千克的用药量,加适量的水溶化成高浓度灰浆或药液向全池均匀泼洒,进行彻底清整消毒,杀灭其有害生物及病原菌。消毒后经2天~3天通风曝晒后注水60厘米~80厘米,然后按每亩水面(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粪汁300千克~350千克(10担~12担),施肥后7天~8天时间,见饲养池水体中生有大量浮游动物(蚤类)时就可以选择良好的天气往池内放鱼。
3.放养密度:放养的鱼种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体全长达12厘米以上的鱼种。至于亩有效水面放养密度大小,要依据水源、水质及设备、环境、条件、料源质量和饲养管理技能而定。通常情况亩有效水面可放养鱼种全长12厘米~15厘米的鱼种3000尾~3500尾。
4.早期投喂:为确保放养后提早开食促其生长,特别是鱼种放养后饲养池水体中生物量(浮游蚤类)较少的池塘,当水温升至8℃以上时,每天都要酌情投喂适量的漂浮性人工饵料(如粉状或微粒料)诱导池鱼提早上浮摄食,以利保证池鱼及时转入生长。
5.日投饵量:由于该鱼是异性遗传物质通过重组育成的物种,其新陈代谢特别旺盛,生长速率极快,在饲养池水质良好,温度适宜,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日食量比常规鲤、鲫类的日食量有所偏大。但养殖鱼类的摄食量是受水体中多种因素制约的生物种群。日投饵量究竟多少为宜,这要依当日时的水质、温度、溶氧、天气等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当饲养池水温在16℃~30℃范围内,水体中溶氧值在4.0毫克/升以上并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时,从水花(鱼苗)至夏花阶段的日投饵量约为池鱼总体重的32%~18%;从夏花至顶寸鱼种阶段的日投饵量约为池鱼总体重的32%~15%;从顶寸鱼种至秋片(鱼种)阶段的日投饵量约为池鱼总体重的4.5%~15%;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的日投饵量约为池鱼总体重的3%~4.5%。在日投饵总量中应安排上午40%~45%,下午55%~60%符合其摄食规律。
6.投喂次数:该鱼在摄食习性上,极喜欢集群争抢,在投饵次数的日程安排上,应以少量多次为好。经饲养实践,以日投饵3次~4次较为适宜(即上午7∶30~8∶30,10∶30~11∶30;下午1∶30~2∶30,4∶30~5∶30。或上午8∶00~9∶00,中午12∶00~1∶00,下午4∶00~5∶00)。当投饵时要把投饵频率放慢,每次投喂时间要延长在60分钟~90分钟为宜。在投饵和鱼类摄食时都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不应造成干扰。
7.投饵方法:在每次投饵前先制造3分钟~5分钟的音响,待池鱼来食台集中上浮觅食时再行投喂,就是说先唤鱼再喂食;在投喂技巧上,应坚持从少到多,从多到少,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投喂。这样投饵,一是能规范驯化池鱼家化性能,养成池鱼按时集群来台摄食习惯。二是减少或避免饲料的浪费。三是防止饲养池水质恶化,节省投饵时间。
日常管理
1.坚持巡池:坚持巡塘是饲养管理全程中关系到成败的重要工作。凡从业者必须坚持每天早、晚至少两次巡池。观察池水有无变化,池水是否缺氧,池鱼摄食是否正常、动态有无异常现象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加以解决。
2.调节水质:养殖池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投饵量亦在逐渐增加,鱼类排泄及其它生物的繁生,养殖池水质开始转肥,当发现池水已经起肥时就应及时适量的加注新水或换掉原池的部分老水。将池水调到活、嫩、肥、爽的状态上来。调节养殖池水质的方法:一是可以有节制的往池内投放对养殖池调节水质起良好作用的同龄配养鱼。如亩有效水面配养白鲢16尾~180尾,或鲫鱼80尾~100尾,或黄颡鱼300尾~500尾,或丁桂80尾~100尾。二是依据养殖池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或换掉部分老水。以养殖全程讲: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饲养前期(5月~6月)每间隔15天~20天加注一次新水,加水量10厘米~15厘米即可;在饲养中期(7月~8月)每间隔10天左右就应往养殖池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量15厘米~20厘米为宜;待到盛夏时节(8月)每间隔10天左右就应往养殖池加注一次新水,加水量15厘米~20厘米。此时将池水水位加注至最高点,至少要达2.2米以上为宜。在这段时节如遇有池水老化或恶化,要采取加注新水换掉部分(1/3或1/2)原池老水的方法加以解决;到了饲养后期(9月~10月)每间隔10天~15天加注一次新水。(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