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扬州日报资讯:“宝应湖”牌大闸蟹蝉联全国金奖,许多宝应蟹农好一阵兴奋,但最近在苏州沧浪区开了家宝应湖蟹专卖店的养殖大户陈俊,忽然觉得以往的蟹生意做亏了:“蟹贩子从我们的塘口拿货,4两/只的公蟹,价格只有50元/500克,转身被贴上某某品牌蟹标志,进入大卖场、专卖店,身价飙升到120元/500克,母蟹的身价更是一转身就成倍翻番。”
市场上斗不过“毛脚蟹”
陈俊是宝应范水镇养蟹大户,目前承包养蟹水面500多亩,年产量1250多公斤。一心想做大的陈俊一改过去只知埋头养好蟹,从不抬头看市场行情的“毛病”,走进市场做调查。
让陈俊感到郁闷的是,有些蟹贩子明明是从宝应湖蟹养殖塘口拿的货,进入市场时身份标志却换成了某些牌子响的蟹,售价比宝应地头高出一两倍。让他气愤的是,一些马路市场叫卖的却是“来自宝应湖的大闸蟹”。陈俊感叹:有机县养出的“金奖蟹”,市场上斗不过“毛脚蟹”,说起来真是难为情。
条件硬“腰杆子”不硬
宝应县水产局局长徐进直言不讳,宝应蟹农对自我产业、品牌和市场优势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造成发展思路不清晰,市场开拓主动性远远不够。
据分析,宝应湖蟹许多“硬件”是其他河蟹产地无法比的: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县;通过种草投螺,投喂天然饵料,采用生态调节技术和湖区围网养蟹,不使用任何药物;先后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中国十大名蟹”、全国河蟹大赛蝉联金奖等一连串荣誉。
宝应湖蟹拥有一大串“硬条件”,无论是蟹农自身,还是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将宝应湖蟹的“腰杆子”培壮实。
宝应湖蟹面临三大困局
有人分析指出,宝应湖蟹业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宣传推介投入不足,难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苏南某些品牌蟹,每年的市场推广费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宝应湖蟹每年的品牌推广经费不足20万元。
其次是缺品牌化、专业化的市场营销队伍。宝应湖蟹销售环节始终是“短腿”,大部分蟹农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销售方式多数是老一套,不是自产自销,就是等人上门,就地贱卖。
还有就是组织化程度低,多数蟹农只知埋头养蟹,很少抬头看市场行情,有的甚至搞“窝里斗”,相互压价,把本来可以赚取的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地商贩。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的合作团队,在市场上闹出大动静。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