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被喻为上海“海鲜厨房”的宁波象山港,正遭受着垃圾污水的污染!为探查事实,晨报记者驱车350多公里,赶赴象山海滨进行实地调查,现场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曾经美丽而宁静的象山海滨港湾,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垃圾山,数以百吨计的垃圾堆放在这里,远在1公里外都能闻到阵阵恶臭;从垃圾堆渗出的黑水,浓如酱油,装满了6个大池子,再从一道小闸门溢出,泛起一股股白色的泡沫,径直流向海中,近岸的滩涂已经被染成墨黑……
记者采访了解到,象山县海滨垃圾场已经形成了十多年,全县甚至邻县的垃圾都堆放在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垃圾湾”。
由于缺乏必要的垃圾处理程序,这个巨大的“垃圾湾”向四周辐射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破坏力:海水被污染,滩涂被侵蚀,连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被垃圾所驱逐。所幸的是,象山县政府已经建立了污水处理站,有望在年底投入使用,化解污染之源。
原住民:垃圾驱走了“鱼米之乡” 尽管隔着一座山外加4公里路程,但随风吹过来的一丝臭味,仍让王月秀皱了皱眉。“那时候,水桶岙是一片良田,面朝着大海,宁静又美丽。”67岁的王月秀回忆起当年的水桶岙,仍是一脸向往。她告诉记者,10多年前,水桶岙种满了水稻和番薯,村民上山种田,下海捕鱼,日子过的悠闲又富足。
然而,随之而来的垃圾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水桶岙渐渐成为全县的垃圾倾倒场,垃圾的臭味顺着风弥漫在空气里,滋生的蚊子苍蝇也嗡嗡乱飞。就在水桶岙南面不足1公里处的捣舅岩村很快成了最直接的受灾地,垃圾污染逐渐威胁到了村民的生计。
由于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流入近海,海水受到污染,鱼虾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近海的鱼都没有了,捕鱼只能到公海去。”王月秀的小儿子吴大洋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在海湾捕鱼,一网下去少说也能捕上来1万来斤,一天下来搞个4万多斤,满舱的黄鱼、海鱼活蹦乱跳的,后来逐年减少,到六七年前的时候,基本上捕不到什么鱼了。
新来者:靠着垃圾场觅生计
从捣舅岩往北走不到1公里,硕大的垃圾场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站在垃圾场中央,仿佛置身于一个垃圾王国,塑料瓶、玻璃罐、破衣服、烂水果遍地都是,垃圾车还在源源不断往此处倾倒新的垃圾。
巨大的垃圾堆下方,是一排触目惊心的过滤池,6个池子中盛满了从垃圾堆滋生出来的液体,如酱油般漆黑,还向外冒着白泡。专家表示,这些液体叫做垃圾渗滤液,比任何污水都毒。工作人员每天要向里面倒10多桶药水,才能将其排到海里,即使这样,排出的污水仍然黑臭不堪,让人恶心反胃。
就在这一片垃圾王国中,七八个成年男女却似在其中起舞。他们穿着已经看不清颜色的衣服,在遍地垃圾中挑拣,不顾酸臭难闻的气味,也不顾苍蝇萦绕,将散布在地的玻璃瓶、塑料袋、破布料等一一捡起,用一个个的包裹将垃圾包扎成捆,放在垃圾场上。不一会儿,两辆三轮车开到这里,众人分批将包扎好的垃圾装上车,装满后拖走。
记者上前了解到,原来这些大多是外地人,基本上是在两三年前来到这里,本准备搞养殖赚钱,谁知却不景气。没想到却意外发现身边的垃圾堆里也能挖出宝藏,于是将其作为主要营生手段。
官方声音: 垃圾倾倒,始于13年前
“水桶岙垃圾场的污染处理问题,我现在的压力很大,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污水处理厂,给老百姓一个交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象山县环卫处处长王信忠坦诚心迹,他表示,水桶岙垃圾污染是个长期积累问题,作为相关负责人,他一直觉得有愧于老百姓。
王信忠向记者介绍,1995年县政府正式建成水桶岙垃圾站并投入使用,随后水桶岙发展为全县唯一的垃圾倾倒场。那时候,水桶岙是由象山县建设局管理,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排放会影响养殖,于是和这块滩涂所属的乡里协商,把这块滩涂租了下来。
王信忠是2003年任环卫处处长一职的,“那时候,垃圾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到海里的,对近海的滩涂影响很大。”王信忠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污染已经比较严重,附近的村民意见很大,于是县里在2002年前后分批将附近两个自然村落的村民集体搬迁到了山岙之外。
然而,污染仍在继续。“垃圾场每天要运来全县500吨生活垃圾,产生200吨的垃圾渗滤液,这种水比所有的污水成分更复杂,更有毒。它的COD(水体化学含氧量)浓度一度达到8000mg/L以上。”王信忠表示,为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在2005年时他就提出在此建立垃圾处理枢纽站,不过因各种原因未获实施。
外来者:淘金梦碎破产而归
捣舅岩原住村民搬走后,不少外来者瞄准了海湾这块“黄金宝地”,满怀期望来此淘金,60岁的张小庚就是其中一位。然而,现实却将他们的淘金梦层层剥离,不少人黯然离去。
张小庚算是最早一批来到捣舅岩淘金的人群之一,十年前他和老伴两人来到这里,开始种植紫菜。“最开始种紫菜还是有赚头的,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然而,随着垃圾站污水大量排入海中,紫菜的产量开始逐年下降。直到3年前的10月,当他站在堤坝上,再也看不到海面上浮着的紫灿灿一片时,心中倍感失落。和他同样惆怅的还有比他小2岁的鲍阿红。“都是垃圾站流出的污水惹的祸。”两名老人将矛头指向了污染源。“以前污水只影响到近岸,现在距离垃圾站污水近2公里的海域上,海水都变了颜色,在这种环境下不仅紫菜难以生存,鱼儿也不能幸免。”他们告诉记者,在他们之后还有不少外地人来到这里搞养殖,有育鳗苗、蛏苗的,但由于滩涂污染严重,养殖户放蛏苗的时候,曾经出现了大量死亡,最多的时候损失近20%。不少养殖户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将本钱亏了进去,最终放弃了养殖赚钱的念头,离开了这里。
年底前,污水处理厂运作
据王信忠介绍,为缓解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问题,环卫部门也作了努力。
“主要是靠减量和降解两种手段。”减量主要是将垃圾在倾倒之前进行压缩,再进行集中填埋;降解是在垃圾场建立氧化过滤池,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海中。
现在,持续十余年的污染难题,终于有望解决了。王信忠向记者证实,象山垃圾场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得到批准,并从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大半工程。记者在工程现场也看到,工人正加班加点施工。现场施工方陈姓负责人表示,整个工程将于今年12月3日完工,目前已完成70%工程量。“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于12月中旬投入使用,处理后的污水COD浓度将降到100mg/L,可以用来洗车。”王信忠向记者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建立主要是为解决垃圾渗滤液的问题,这也是解决污染最关键的问题。按照下一步的规划,政府还将陆续加大投入,对水桶岙周边的道路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专家建议:恢复先前环境需很长时间
对于象山港海域污染事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导曹文宣表示,一个近海滩涂遭遇如此长时间的人为污染,要恢复到先前的养殖区生态环境,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曹文宣表示,象山县邻近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类型属于养殖区,水体COD标准是3mg/L以下。这么多年向海水中排放超标的污水,对这片滩涂产生了很重的污染。“港湾养殖区的水体比较特别,对水质要求更高。”曹文宣告诉记者,因为港湾养殖区位于近海,水体流动本来就比较少,对有害物质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养殖区内肥料使用过多,本身水体内就沉淀有有机物质,水体富营养化很高。这样,来自外界的污染,像垃圾渗滤液这类剧毒的污水,几乎对滩涂养殖区产生毁灭性打击,造成鱼苗大面积死亡,就算是成活的也含有毒素,对人体有害。
曹文轩坦言,要是被污染的滩涂恢复到先前的生态环境,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他还建议,除了处理垃圾渗滤液问题外,可以尝试进行生态修复,在垃圾填埋处种植植被,加速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