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南日报报道,“前往一趟西沙捕捞作业,往返基本上需要一周的时间。远海捕捞作业一次很不容易,大家都希望能够去了一趟就多捞一点鱼回来,但因为后勤补给不足,每次都要被迫提前返航。”经常到外海作业的三亚渔民对记者说,捕获的鱼需要大量的冰块来保鲜,捕捞船也需要不断供油供水,仅靠捕捞船储备是远远不够的,也就导致不能延长在外海作业的时间,不能捕获更多的鱼。
据悉,进入21世纪后,三亚市的原有的渔业捕捞生产能力就开始减弱,由于渔船的吨位小,只能在近海作业,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到限制。为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向深海、远海进军,三亚市财政开始采取发放燃油补贴和造船补贴的办法,鼓励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在政府的扶持下,2006年,三亚渔民自筹资金建造了10艘150吨的钢质渔船,结束了三亚渔业捕捞基本没有150吨级以上钢制大船的历史。去年又有24名渔民提出申请要求建造150吨级以上钢制大船。目前三亚渔民建造或正在建造的150吨以上钢制大船已经达到了68艘。三亚市海洋渔业局局长章华忠说,这标志着三亚渔民已经从原来开着木质船的传统浅海捕捞方式,向深海捕捞转轨。
“但仅有大船还是不够的,目前三亚还没有大型的补给船,这就大大增加了渔民奔赴西、中、南沙捕捞生产作业成本”,三亚榆丰渔民合作社社长林鸿永说,因此三亚渔民迫切期待建立起长效的渔业服务保障机制,使开发西沙、中沙、南沙等外海渔业逐步形成规模化,实现三亚海洋捕捞由近海向外海,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上半年,我省临高县就率先建造了2艘千吨级的远洋补给船——“盈海6号”和“盈海7号”。“盈海6号”的船老大、临高椰丰远海捕捞公司负责人桂建海对记者说,目前海南的渔业产业要真正做强做大,只有可以开到远洋深海的钢制大渔船还远远不够,因为远赴中、南沙开辟新渔场,每艘渔船作业最少需要3天,路上最少需要6天,如果再加上回来补给所花的时间,出海一趟前后就要半个多月时间,如果遇到天气原因,则可能需要时间更长。但如果有了补给船,渔船出海可以连续作业,这就极大降低了往返的成本,捕获的鱼品也能及时清舱,效益可以翻两番。因此,有了补给船,渔业产值得到极大提升,渔船数量却不用增加,渔民和政府的负担都减轻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建造远洋补给船,是一个发展方向。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章华忠说,为了调动三亚渔民开发西、中、南沙的积极性,节省渔民赴西、中、南沙捕捞生产作业成本,三亚已争取财政部、农业部支持,拟建造2艘1800吨级的综合补给船。届时,三亚市的远洋捕捞业将出现质的飞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