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浙江省舟山市群众来信反映,国家明令限禁的“帆张网”(源自韩国的一种张网渔具,用锚固定在海底,依靠装在网口两侧的帆布,利用水流冲击迫使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鲽、黄鲫、虾以及其他小杂鱼等经济水产动物幼体进入网中,对渔业资源破坏严重)在全国最大的海洋渔场——舟山渔场——不减反增,记者日前前往调查。
渔民偏爱“帆张网”
岱山县衢山镇是舟山市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渔业镇,有500多艘“帆张网”捕鱼船。船老大(船长)颜引祥颇为自豪地说:“这里的船是国内单位产量最高的,效益也最好。”毫无疑问,他们的船用的是“帆张网”。
资料证明,2006年海洋捕捞旺季,舟山“帆张网”单位产值一般为14—16万元,好的达到20多万元,2007年收入更多。
据农工民主党舟山市委调查,2006年舟山市从事“帆张网”作业渔船占全市捕捞船总数18%,产量占海洋捕捞总量30%。嵊泗县“帆张网”作业渔船占全县捕捞作业渔船总数22%,250马力以上渔船60%从事“帆张网”作业,捕捞量占总产量51%,产值占捕捞总产值44.54%,劳动力收入为全县渔业劳动力平均收入1.5倍,资产占全县渔业固定资产总额55%。
在舟山,记者接触的渔民、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和其他熟悉海洋渔业的人,私下里大都对“帆张网”持赞赏、宽容态度,他们认为“帆张网”有诸多优势:首先是节油。衢山镇沙龙社区船老大盛世团说,船到渔场后抛锚下网,不用开船就捕鱼,出海一次15天,只用3吨多柴油,而国家不禁止的拖网船要用20至30吨柴油。其次是捕捞量大。谈到渔业资源保护,盛世团说,其他类型的网也会捕上许多小鱼,只不过“帆张网”多一点。渔民的选择是哪种网效益好就用哪种网。
监管禁令形同虚设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许多地方已无鱼可捕,多种经济鱼类绝迹,“帆张网”的普及、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2000年发布《关于印发〈帆式张网作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帆张网”管理原则是“专项许可、逐年削减、最终淘汰”,分配给浙江省“帆张网”作业捕捞证600张。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人到外地造船,名义是运输船,造好后通过关系把运输证改为捕捞证,便成了“帆张网”捕捞船。当年浙江省有1300艘“帆张网”捕捞船,如今仅舟山市从事“帆张网”作业的渔船就有1200多艘。
2006年4月1日发布的《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制造、维修、销售、使用电脉冲、地笼网、帆张网、多层囊网拖网等禁用的渔具。”可是,该规定根本落实不了。今年初,岱山县渔政执法部门查获两艘擅自改装“帆张网”、正在捕捞的渔船,迫于各方压力,只各罚款5万元了事,事后两艘船仍以“帆张网”作业。
为减少“帆张网”数量,政府号召渔民弃船上岸搞养殖,可是收效甚微。渔民不愿放弃捕捞搞养殖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支持仅提供一年,时间太短;二是效益不如捕捞;三是养殖是渔民的弱项,经常亏本,风险大。
限禁失控原因复杂
有关专家认为,禁止“帆张网”、削减捕捞量,在舟山难以实现,根本原因在于:
渔民维生、致富需求与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的矛盾难以调和。舟山市百万人口中渔民及家属占1/5,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和资源而遏制如此大的人群致富欲望,其难度可想而知。
海洋的公有性与渔业资源捕捞得益的区域性乃至私有性的矛盾难以解决。“海里的鱼,不捕白不捕,多捕多赚钱”,是渔民亘古不变的信条。
利益驱使。海洋捕捞业虽然风险较大,但投资回报率高、现金回收率高。基层干部估计,船老大的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普通船员也不低于5万元。劳力入渔不设控,大量内陆非渔劳力在高收入的吸引下持续流入,使短缺的渔业资源承受更多的人口负担,给削减捕捞能力和沿海地区渔业结构调整造成更大困难。
政策打架。例如,渔业享受国家对农用柴油的补贴,舟山市渔民平均每人1万元,每艘船六七万元,“帆张网”渔船同样有份。
整改措施有待观察
今年3月,浙江省以《省政府协调会议纪要》形式颁布4条规定:1.2008年到2012年为过渡期,每年削减20%的“帆张网”捕捞证,同时削减一定数量捕捞船;2.2008年起,财政取消对“帆张网”渔船柴油补贴;3.对“帆张网”渔船收取的渔业资源费每年翻番;4.把削减“帆张网”纳入市县政府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浙江省海洋渔业管理局规定,除了改拖网不行,“帆张网”改什么都行;如果一个地方年度消减“帆张网”指标完成不了,将考虑减少当地柴油补贴;年度消减工作完成得好,将在项目上予以倾斜。
多年的经验教训积累,使这次制订的措施更注重经济手段,也具有操作性,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